广州增城: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基础性作用,用“绿”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林永仪、记者皮泽红报道 3月19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筑梦现代化·广州‘进’行时——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之进”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增城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王长春介绍了该区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基础性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做法。
今年3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王长春介绍,近年来,增城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工作,建立了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具体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规划先行,以“线”管住空间布局
近年来,广州积极响应制造强国战略,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增城区作为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试点,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落实到区域空间规划上,及时调整工业产业布局,提出了覆盖全区的54个环境管控单元和具体管控要求,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9个,面积约614平方公里,全市第二,占全区陆域国土面积约38%,并对环境管控单元实施差异化管理,形成了“中南部一体化,北部生态化”的差异化空间管控体系。北部依托白水寨,积极培育旅游经济,推动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中南部新塘、永宁、宁西、仙村、中新等镇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产业集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建美丽中国“增城样本”奠定了良好的规划基础。
清单引领,用“单”规范发展行为
增城对标国际一流湾区,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突出分区、分类的差异化管控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三线一单”成果运用保障机制,用一套精准的“绿色标尺”,时刻度量着增城的发展与保护。一方面,在项目引进前,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会同招商、规划部门深入论证拟引进项目与管控单元的相符性,全力做好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提高重点项目审批效率,让项目“落对地方”。另一方面,由生态环境部门对全区12000多家在运行企业开展调查,搭建“增城区污染源监管平台”,对重点关注企业的重点环境问题实施清单式管理,以各具特色的减污降碳方式,加快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久久为功,用“绿”推动高质量发展
增城引进增芯、越海、维信诺等泛半导体、高清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与前期集聚的以广本、北汽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链,形成“芯显车”等产业集群,加快实现由传统制造模式向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生产方式转变,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增城区先后获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福耀玻璃等4家企业获工信部“绿色工厂”称号。
最后,王长春表示,下一步,增城区将进一步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