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体制机制活水浸润科研创新沃土
中国改革报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 朱波 近日,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客王志远和王林立分别荣获天津市2023年度创新特等奖与创业特等奖奖学金,加上2021年度董奇烜和江鹏飞、2022年度魏振伟和郭鑫飞分别荣获创新特等奖与创业特等奖奖学金,该校已经连续三年满额荣获该奖项(每年每所学校限额2人)。
无独有偶,该校“译音——基于柔性触角集成传感器的手语翻译系统”项目亮相第八届“互联网+”大赛成果展,获2023年国赛银奖;《智检科技——基于AI技术的工业质检解决方案》项目获得河北省产业赛道金奖(第一名),并入选教育部第九届“互联网+”大赛产业赛道典型案例。
由河北工业大学教授牵头成立的天津开发区精诺瀚海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天津市技术领先型企业等多项资质认定。2022年9月,教育部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00所高校建设名单,河北工业大学成功入选。
河北工业大学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同机制,完善大科研管理服务体系,精心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践行“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以科研工作的原创性高水平,助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建立四位一体的大科研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协调科研管理服务部门、二级学院、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等要素,搭建“部门-平台-团队-人才”协同工作体系;强化科研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管理作用,落实部门、平台、团队负责人主体责任,明晰权责、压实责任,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质量科研平台。自主培育获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5项;培育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28支;建立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教育部平台5个,省级平台55个。推进科研平台分层分类建设,将教育部科研机构纳入国家级科研机构管理,省级科研机构建设、运行工作依托学院全面管理,构建“统筹兼顾、责任明确、规范管理、协调联动”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模式。鼓励科研人员深耕一个领域,专攻优势学科及技术,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新成果、新突破。
提升学校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能力。出台《河北工业大学重大科研项目激励办法》,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挖掘潜力、谋划布局,激励承担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社会服务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连续五年年均立项达百项;以学校为第一单位的项目获天津市科技奖励10项;学校教师一作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获批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位列中国高校专利实力100强榜单第70名;专利成果获天津市专利奖金奖。“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73项;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专项,直接经费672万元。2021年,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央财政资金1870万元。2022年,再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专项,直接经费845万元。2023年,获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16项,目前均取得重大突破。
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成立双碳研究院、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研究院2个学科交叉实体平台。与地方政府共建14个政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如北辰区智能装备研究院,与北辰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科创城,城内共建先进装备中试基地、科技服务工作站;与红桥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深化教育、产学研用、人才交流等合作。更新升级科技成果超市(北辰区)容量,储备科技成果2035项、专家人才376位、专利信息30139项。积极融入天开园建设,储备项目100余项,已完成3个企业注册、2个项目入驻。2022年,大型水利枢纽渗控体系关键技术研究转化合同额1812万元。2023年,一种面向背抱式移乘护理机器人的人体姿势识别系统转化金额1000万元。2023年,康养机器人系列专利独占许可作价1000万元转让。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