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成功举行

2023-12-14 10:41 中国发展网
长江经济带

摘要:报告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领,促进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四是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提供科技创新动力源;五是加强专利链与产业链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发展网讯  12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2023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行。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致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博士生导师肖金成,湖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常贤波,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华淑蕊发表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庄毓敏发布《2023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

屈文谦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今年,恰逢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也是经管学院商科教育130周年。他表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为己任,在2017年专门成立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开展前瞻性战略研究。今天,学校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论坛,搭建了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的平台,也充分体现了两校和与会嘉宾在服务国家战略上的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希望学界同仁共话合作,共促发展,努力打造高水平新型智库平台,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贡献智慧。

王轶向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表示祝福,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肩负着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神圣使命,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绿色、创新”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双方联合举办本次论坛,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区域战略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精神,立足中国实际,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智库建设,做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借此推动整个经济带城市与智库的合作,聚合各方力量,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美好篇章。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星莉主持开幕式。       

在主旨演讲阶段,肖金成发表了题为“长江经济带战略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明确的区域重大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潜力,促进经济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要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他还重点解读了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常贤波发表了题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的湖北路径”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湖北省准确把握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根本遵循,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纲”,坚持把长江大保护作为首位约束,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根本路径,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把全域协同发展作为有效支撑,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荆楚新篇。他介绍到,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谋划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走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湖北路径;严格落实“十年禁渔”,率先实行长江汉江流域禁捕退捕,扛牢了长江中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加快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华淑蕊发表了题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共同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的主旨演讲。她指出,宜宾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宜宾厚植创新发展优势,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宜宾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科技赋能;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宜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她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沿江省市坚持一盘棋思维,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增强区域内交通、产业集聚与空间发展的协调,以高水平协同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她表示,希望有关各方共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携手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心共谱新时代“长江之歌”。

会上,庄毓敏发布了《2023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她指出,该指数报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从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两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全面评价了2017—2021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情况。报告从八个子指标维度,分别介绍了排名前十城市的先进经验,增加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题,精选了“制度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四个代表性城市案例。报告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领,促进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四是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提供科技创新动力源;五是加强专利链与产业链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涂永红主持报告发布和嘉宾研讨第一小节。贵州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张小成,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桂荷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钱宗鑫,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教授逯建参与第一小节研讨。

张小成从谋局县域经济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了交流研讨。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到2027年,贵州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65%的总目标。他建议,一是推动县域工业提质增量。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加快推进重点酒企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坚持“富矿精开”,支持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二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力度,优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布局,逐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加快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三是推动县域旅游业提质增效。大力培育引进优强旅游市场主体,加快精品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发展康养产业等。

桂荷发指出,产业要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江西省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但面临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他建议,江西要有针对性地部署创新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一要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企业创新和创新要素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二要优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的区域布局,依托产业链,搭建高水平的创新研发平台来集合人才资金;三要依托长三角创新载体构建创新网络;四要探索金融产品研发应用新模式,做好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钱宗鑫指出在进行绿色发展评价时,对每一个项目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仅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还要考虑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多方考量,需要尊重不同主体的关切,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的评价。此外,还需要认识到模型的局限性,不同的参数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不能完全依赖模型进行评价。

逯建指出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面临航道利用率不足,沿江的货运铁路通道缺乏,上游、中游、下游城市群之间的认同感有待提高,消费市场的一体化与投入品市场的分割等问题。他建议:加紧沿江的货运铁路通道的建设,增进各城市群之间的认同感,规范各地对投入品市场的政策影响,找到合作共赢,避免重复投资的有效机制。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孙祥主持嘉宾研讨第二小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伍新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教授李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於世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传清参与第二小节研讨。

伍新木指出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的发布是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实践与现实意义。他建议,一是全面定位长江经济带。以长江水系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关联,通过支流+干流+干渠+湖库以准确界定空间范围。二是慎重选取评价指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基石,评价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时,应着重考量生物性指标。三是体现国际化高度。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是国内绿色发展的“导向标”和“领航舰”,聚焦国内数据挖掘的同时要有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大宏观的、具备国际话语权威性的数据和指标。四是加强指数引领性。要具备超前性的思维,平衡指向性指标和“现口径矛盾”,以更科学的方式量化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才能使指数更具引领性。

李纲指出数智化变革已成为推动要素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力量,长江上中下游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沿江省市不同领域还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跨部门、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还有待完善等问题。他指出,要深挖长江经济带数智融合潜力,以产权、交易、分配、安全、治理制度设计破解制度障碍,以多类型、多层级、多样化数据要素市场解决流通难题,以体系化技术安排构建数据应用空间,激活数据要素的价值和潜能,努力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建设数字长江综合实验区,打造数字中国战略的“长江样板”。

於世为从长江经济带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发展现状、效率评估、效率收敛性四大方面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可再生能源效率与收敛性研究。他指出,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效率,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借助我国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契机,长江经济带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除了江苏、浙江和安徽,长江经济带其余各省可再生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他建议,积极促进上海和重庆与其他省份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深度合作;加强政府与产业、社会的沟通渠道,及时解释政策背后的意图和目的;加强区域能源互联和跨省技术共享鼓励经济增长向更密集的模式转变。

吴传清指出,2010年“生态产品”的概念主要是指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等自然要素;2020年以来,生态产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物质供给类、调节服务类、文化服务类。他认为,研究生态优势地区“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实践路径,其实是在研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他建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探索生态产业化开发路径,进行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价值,还需要“制度”和“技术”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协办;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联合承办。来自国内知名高校、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在校师生7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责任编辑:张洽棠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