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在京召开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刘政报道 11月22日至23日,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在京召开。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就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边巴扎西主持会议,并在总结会上讲话。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各民族群众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有力抓手,有利于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特殊优势,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方面的互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群众增收和就业,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促进交融导向,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为着眼点,推动各族群众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不断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坚持打破壁垒限制,打破区域、行业等方面壁垒,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合理分布和市场联动发展,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努力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壮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坚持物质精神并重,赋予旅游产业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更好实现“管肚子”与“管脑子”结合,更好助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坚持创新方式载体,善于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媒体,推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且可持续的载体平台。
会议要求,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发挥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深入实施骨干培训行动、讲解词导游词规范行动、展陈提升行动、研学资源挖掘行动、标准赋能行动、试点示范行动,推动民族地区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推动计划落地落实;完善工作理论支撑,组建旅游促“三交”专家智库,不断深化理论研究。要抓好政策支撑,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结对关系的纽带作用,发挥对口支援机制作用,坚持科学规划,在年度任务安排中加大对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倾斜力度。要搞好示范引领,有力推进考古文旅,注重挖掘文物资源中蕴含的铸牢价值,统筹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增强旅游活动文化内涵和文化品质;结合各地实际打造体现“融合性”的文艺精品和文创产品,精彩生动地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魅力与活力。要深化宣传推广,在旅游宣传中既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故事也要讲好现实故事,既要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故事也要讲好实践故事。
中央统战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国家民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族工作、文化和旅游、发展改革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以及专家学者、导游、旅游企业代表参加会议。相关部门和单位作交流发言。与会同志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
责任编辑: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