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发挥企业应用创新优势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2023-11-15 16:46 中国发展网 付朝欢

摘要:与会专家认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有懂市场、重应用的天然优势,鼓励企业做市场导向的应用创新、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付朝欢报道    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应该做哪些基础研究,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创新体系中如何分工?数字科技企业该如何发挥创新优势?近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围绕“数字科技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与作用”举办了闭门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有懂市场、重应用的天然优势,鼓励企业做市场导向的应用创新、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今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从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到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顶层设计让企业更加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寻求突破。

在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景安看来,企业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谈论科技创新时,要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看,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逻辑,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有着不同的分工。

张景安认为,科学发现需要符合科学规律,但和经济是不沾边的。我们更常提及的创新指的是技术创新,本质是技术和商业活动,需要符合市场规律。即使是“卡脖子”技术,大多数都是产业技术,也需符合市场原则实现应用。

“对于技术的研究是全链条的,技术创新需要产业化,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化链条,在于培养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这些都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实现。”张景安说。

直面市场、参与竞争、重视应用,这些都是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张景安认为,我国有场景、有赛道优势,支持和服务企业创新,各方形成合力才能实现突破。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基础研究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企业可以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田杰棠认为,基础研究中的自由探索应该主要由大学等完成,企业要做的是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创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没有应用整个科技创新体系就没有形成闭环,而大多数的科技创新成果都需要通过市场落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眭纪刚也表示,加强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对于企业来说,基础研究并不是指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而是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

眭纪刚说,科技创新要特别发挥领军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牵头作用。以华为、腾讯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各自领域有着很强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储备,代表了国家在相应领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中国企业近年来不断加码研发投入,基础研究转化为应用成果,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数据显示,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的研究投入已经排名全球前二十。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中国企业已经实现突破:华为5G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安全科技专利全球前十中有七家中国企业,我国核电、高铁、新能源汽车研发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提到了企业在应用人才方面的优势。以数字科技领域为例,云计算、大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的顶尖专家都在企业。我国的优势也是应用基础研究,这方面企业毫无疑问是起到主体的地位,是产业化的主体,是创新人才积聚的主体。

数字科技企业创新大有可为

数字技术是新时代技术的基础设施,没有强大的数字技术,就不会有高效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会专家认为,数字科技企业除了要在各自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外,也要做好“数字化助手”,以扎实的数字技术赋能全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眭纪刚说,我们身处数字时代,数字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会居于更加中心的位置,因为所有主体都会应用数字技术,这是创新体系产生的一种颠覆式变革。数字科技企业不仅是技术基础设施,还是创新体系中心的节点,也将成为创新体系的新型创新主体。

以算力为例,这是数字科技企业提供的一项基本服务。它既能辅助进行决策,同时能更好地把其他创新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这是数字科技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

田杰棠提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带来全球性的突破性创新,人工智能的创新能力很大一部分在企业,特别是数字平台企业。数字科技企业必须抓住这轮人工智能的机遇,这也是未来大国博弈的主抓手。

另一方面,我国涌现出了一批领军数字科技企业,它们在创新的全球竞争中不断缩小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在互联网行业,腾讯的专利申请数量超6.6万件,仅次于谷歌,专利集中在人工智能、云原生、音视频通讯、区块链、网络安全等领域;数字硬件领域,华为、小米等企业都曾入选汤森路透发布的“全球百强创新企业”。

发挥不同类型企业的各自优势、相互补充,才能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战略产业发展。当前,一些中国硬件企业正在积极攻克国产芯片的技术难题。田杰棠建议,数字科技企业可以在操作系统这样的软件领域下功夫、做配合。只有不同类型的企业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商业生态,才可能在“卡脖子”问题上实现突围。

责任编辑:付朝欢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