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沙滩”蜕变“金沙滩”的路径密钥:府际合作的闽宁模式
摘要:搬得出,还要能留得住。这是当时移民工作最大的难点,也是需要尽快破解的痛点。因地制宜,因事而议,移民和扶贫干部团结一心,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提出了,脱贫攻坚,必须要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等,向多产业融合发展。
祁凡骅 李正午
10月25日的宁夏,已入深秋。下午14时许,伴着午后的阳光,中国人民大学宁夏乡村振兴的新突破课题组祁凡骅教授团队漫步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宽阔整洁的道路上,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红砖赤瓦、燕尾山墙,很多屋顶被设计成两头尖尖翘起的福建民居风格。
很难想想,在27年前,这里还曾是一贫如洗的隔壁荒滩。
来到村民丁成民家,穿过绿树成荫的小院,走入客厅,只见光洁的地砖、漂亮的茶几、时尚的布艺沙发,简单但讲究,暖气片、机顶盒、宽带等一应俱全。
“今日闽宁镇,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在和课题组聊天中,村民丁成民在言语间透露着幸福和满足。
说起曾经的“穷”,丁成民陷入到回忆中:因为舍不得用水,村民们洗碗用抹布直接擦;买不起碗的人家,在炕上挖几个小洞,倒进馍馍面糊,一家老小挤在炕沿儿上吃。赶上下雨,他们就赶紧到地里边干活边淋雨,回家后把身上擦干,就算洗过澡了。睡觉没有被子,冬天冷的受不了,就在床下铺层羊粪取暖……
和所有搬来的村民们一样,丁成民一家曾居住的“西海固”,一度穷入骨髓。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990年10月,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原两县的1000多户移民搬迁到永宁县境内,建立玉泉营、玉海经济开发区。这是闽宁镇的前身,这批移民也是闽宁镇的第一代移民。
“天上无飞鸟,地里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这是丁成民对闽宁最初的印象:“由于水土不服、土地贫瘠,且面临耕作方式的转变,很多群众逃了回去,最初的移民工作反反复复。”
搬得出,还要能留得住。这是当时移民工作最大的难点,也是需要尽快破解的痛点。因地制宜,因事而议,移民和扶贫干部团结一心,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提出了,脱贫攻坚,必须要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等,向多产业融合发展。
闽宁镇地处荒滩,土地耕作难度大,但矿物质含量高,加上昼夜温差大,专家论证后认为非常适合葡萄等经济作物生长。
闽宁镇副书记马钰刚介绍到,“早在2011年,位于闽宁镇原隆村的立兰酒庄流转村民土地2400亩,用来种植酿酒葡萄,现年产销葡萄酒近70万瓶。酒庄长期雇用52名村民,农忙时节大量就近招工,每年还向移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200多万元。”
尝到甜头后,闽宁镇开始鼓励群众发展酿酒葡萄种植产业。先后种植酿酒葡萄8万亩,建成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酿造、销售及文化旅游功能于一身的酒庄13家,葡萄酒年加工能力3.16万吨。注册“贺兰红”葡萄酒品牌,运营闽宁镇红酒一条街,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集散地,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葡萄酒文化艺术节,开展摇滚音乐节、摄影作品展、特色农产品采摘等10余项活动,吸引四方来客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世界展现宁夏葡萄酒的国际范儿。
来到闽宁镇的凯盛浩丰(银川)智慧农业产业园内,课题组看到,工人们正在智慧玻璃温室内采摘“桃太郎”番茄。这里的番茄每天采摘量达8吨以上,采收周期为12个月,预计年产番茄约3200吨。据马书记介绍,目前,园区已吸纳木兰村、福宁村、园艺村等周边村镇100多名移民群众务工。产业园还计划打造西北地区设施农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现场授课、视频教学、连线答疑等方式,为当地群众提供蔬菜植物保护、秧苗的田间管理、番茄植株修剪、水肥施用管控等培训,培养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的专业人才,促进当地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当年8000人的贫困移民村,如今已经发展成6万多人的生态移民示范镇—闽宁镇。2022年,全镇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75元。
实践证明,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必须下决心让他们走出大山,易地搬迁安置到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攻坚,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拿闽宁镇现今的变化来说,从无到有、从穷到富,见证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巨大成就,探索出了易地搬迁扶贫的新路子,成为中国特色开发式扶贫的一大创举和成功典范。
曾经的闽宁镇,因扶贫而生,为脱贫而建,从无到有、从穷到富,是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范例。今天的闽宁镇,一栋栋规划整齐、鳞次栉比的小楼房拔地而起,家家房前屋后树木荫郁……从西海固搬迁来的6.6万生态移民过上了好日子。
闽宁镇从无到有、从穷到富,见证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国治理模式的一大创举,闽宁模式成为东西部府际合作的典范。闽宁模式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为世界解决扶贫问题的独特经验,凝聚着“中国之治”的智慧结晶。同时,闽宁模式也是对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在省区互助的协作互助机制下,聚焦“民富、业兴、人旺、宜居”目标,闽宁模式势必会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洽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