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家座谈会召开

2023-11-07 11:54 中国发展网

摘要:夏德仁强调,既要充分认识东北全面振兴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要充分认识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实现东北振兴新突破。

编者按:

2023年10月23日,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家座谈会在东北大学召开。亿达集团有限公司为本次座谈会支持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武献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笪志刚,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原主任乔军,原辽宁省工信委巡视员、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孟继民,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会上发言。亿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孙荫环,辽宁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张连波,中国移动辽宁公司专职董事、中国移动(苏州)软件技术公司董事、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董事郎奎平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主持了座谈会并讲话。

夏德仁在主持座谈会时强调,当前东北振兴的重要任务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东北和主持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牢记东北振兴的重大使命,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作出东北地区的贡献,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中完成突破“最后一公里”的艰巨任务。

夏德仁强调,既要充分认识东北全面振兴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要充分认识东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实现东北振兴新突破。要把战略重心放在以下方面: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内在经济活力;树立开放前沿意识、推进东北地区全面对外开放;推进产业创新,打造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哈长沈大城市带”牵动战略、推动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统筹安全与发展,履行好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大责任;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振兴发展环境。

迟福林认为,在内外复杂多变的特定背景下,主动务实的高水平开放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东北全面振兴的重大选择。推动东北高水平开放,要抓住未来3-5年的战略窗口期,并依托东北的区位优势,加快探索出一条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经济较快增长的新路子,要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主动务实扩大开放的新突破形成东北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一是推动东北面向东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推进中俄东北、远东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加强中蒙朝铁路、公路、航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以边境口岸为重要平台打造国内市场东北延伸带,建立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打造长吉图开放先导区升级版,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升级水平。三是充分利用RCEP规则,深化与日韩的重点产业合作,在东北布局RCEP地方合作示范区,支持和鼓励东北地区创新示范区的开放政策、运营管理模式、体制机制、进口博览会、地方合作等。

武献华认为,提高东北地区人口素质是东北振兴的关键一环。一是东北人口的减少、流失十分显著,2020年东北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二是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自然的增长率下降速度快于全国、历史遗留的人口政策影响、经济改革不够到位、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产业结构偏重工业、气候带来的劳动力就业六个方面。三是解决东北人口的流失问题,必须要认识到:一定的人口规模是经济稳定的需要、经济增长是有效劳动创造的,要高度重视流失的专业技术人才。

东北人才流失问题的破解,在于稳定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概括起来,一是要大力发展普惠托幼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负担,保持适度的生育率和人口规模。二是打造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三是加强边境村、屯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鼓励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提高人口聚集力。四是加大人才振兴政策的支持力度。五是希望国家产业布局向东北地区进一步倾斜。

张占斌认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挖掘东北振兴的潜质。东北全面振兴具备一定的现实紧迫性,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下一步要着力培育、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健全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持续促进人力资本跃升,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积极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保驾护航。

在此基础上,东北全面振兴中需要努力争取实现“三个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与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的倍增。同时要正确处理好、认识好这三者的关系,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关系;其次是政府必须捍卫市场经济,坚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最后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要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作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量。

周绍杰创新性地提出了“哈长沈大”一轴区域重大战略,将其作为东北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过程中,央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央企和地方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布局与生产力发展布局的重要方面,要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离不开央地合作的创新模式。未来央企推进战略合作协议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深入推进:第一,在哈长沈大一轴区域发挥央企的产业布局能力。第二,推动央企与东北三省形成高质量的央地融合发展。第三,发挥央企在东北三省与京津沪、苏浙粤跨区域合作平台中的关键作用。

张玉阁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东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地位既具有共性也有特性,应加强战略对接,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一是加强战略功能对接,形成“路带联动,南北协同”新格局,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加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消费市场对接,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对接,充分借鉴和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经验和资源。四是加强产业创新对接,联手促进核心产业或技术效益最大化、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五是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对接,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以国企培育民企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国企民企协同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六是加强开放对接,加快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邴正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东北振兴的成绩,强调了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总结了东北振兴的六大战略任务以及关于东北全面全方位振兴、新质生产力等新提法、新变化以及新精神。为实现新时代的东北振兴,应从四方面着手:第一,东北振兴需要走安全发展的道路。第二,东北振兴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三,巩固东北振兴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抓住安全与发展这两条战线。第四,要大力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把装备制造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并落实国防安全,大力发展军工产业。

 笪志刚则聚焦打造向北开放的新前沿相关概念、机遇、挑战及突破展开了讨论。指出向北开放新前沿这一概念是基于东北地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30年沿边开放经验,东北振兴20年重要时间节点,18大以来高水平发展突破形成的对俄日韩等东北亚国家重点开放及不断扩大范围的指向,也是三省依托开放夯实“五大安全”职责和能力的承载区。东北为我国向北开放门户的定位要求三个省必须强抓联手打造向北开放门户的特色开放、一体化开放、东北区域协作等重要机遇。为突出打造这种新高地、新前沿的“新”的鲜明标志,需要在巩固对日韩RCEP等制度性合作基础上,在对俄特殊制度促进经贸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在放大既有优势产业等生产力作用基础上,摸索战略新型产业、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潜力带动开放新路径。在通过抢抓新机遇推动创新,使新机遇在深化东北地区的一体化开放中真正地落实,未来打造东北地区向北开放新前沿的实践过程中,第一要联合研判融入国内国际新格局和向北开放中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现状与走势,向上提出联合的政策需求。第二要重点考量东北作为向北开放门户不断形成的能源和粮食等压舱石地位,加大对建设国家战略备份基地所能发挥的产业支撑和综合潜力的塑造。第三要建立旨在推动一体化开放的智库协调机制,打造能在三省官产学研用之间互动,具有常态化协调能力,并将有关的合作机制和成果有效传导到政府开放等决策上的紧密型智库联盟。

乔军以优化政治生态,打造东北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涉及的各种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涉及政治、法治、经济、政策、社会和生态等六个方面环境。他分析指出,近年来,东北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认真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净化了政治生态、增加了市场主体数量等六个方面。剖析了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提出了从优化政治生态入手,打造东北营商环境升级版的八条建议,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优化东北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二是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要大力弘扬东北的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四是要着力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五是要扎实推进信用环境建设;六是要切实增强亲商爱商护商富商意识;七是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八是要集中整治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等。

孟继民主张,建立东北新质生产力培育区,作为国家第七个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和产业布局支持,巩固和扩大东北振兴成果。他提出通过争取配套政策、谋划重大项目、落实推进举措,来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六大战略任务:一是比照西部大开发地区的优惠政策,对东北地区的高新区、自贸区等特殊政策区域给予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东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完善“三农”支持政策,发展现代农业,保护黑土地,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村宅基地复垦,实施“松水济辽”“三江连通”等工程。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东北地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机场及跨境基础设施的国家投资补贴比例,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打造现代化海陆空一体交通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借鉴海南自贸港的政策,打造向北开放新前沿。四是优化东北地区人才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支撑东北发展,给予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才个人所得税15%的优惠,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五是提高干部素质来优化政治生态,提供含金量高的财税优惠政策来优化营商环境,兑现政府承诺,兑现企业所得税和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六是尽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直接部署的具体工作,包括国有企业振兴、种业振兴、职业教育、干部任职挂职和双向交流等。抓住向北开放新机遇,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李凯认为,中国参与俄罗斯远东开发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而且有强烈的现实需求。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并推动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合作。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与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明朝时期的冲突和后来的国际条约。这段历史使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在远东地区与俄罗斯平等、公正地合作,甚至要开始主导这样的合作。从现实角度看,尽管远东地区人口较少,但其丰富的能源、矿产和农业资源为中俄在远东地区的合作提供了宝贵机会。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可以与俄罗斯开展深度合作,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能源基地。

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政府推出一系列开放措施,包括设立超前发展区和自由贸易港,并提供了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这些举措虽然吸引了部分投资和项目,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难题。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在远东地区投资了多个项目,如化工、采矿、造船和港口等,这些项目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议中国可以在能源、基础设施、矿产、农业、高科技、旅游等领域与俄罗斯远东展开合作。除了经贸合作外,还需要重视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如可以考虑在远东地区与俄罗斯展开高等教育合作。需要进行适当的区域划分,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同时充分发挥商业组织的作用,避免在开放过程中出现无序现象,以确保开放的有效性。(通讯员:张超  张文烨  闫莉)

责任编辑:程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