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区域高校服务能力加快东北全面振兴
单春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在老工业基地兴衰与复苏的历史进程中,东北高校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其不断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创新支撑。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当前正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教育、科技、人才全方位、多要素供给,需要在创新驱动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上取得新突破,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东北力量。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需要东北高校巩固特色优势,夯实科技和人才基础,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体现新担当,夯实科技和人才基础
东北高校基础好,办学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1945年,全国共有各类高校(含专科)141所,而东北拥有80所,东北以全国7.4%的人口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7%。建国初期,东北地区率先建立起重工业基地,围绕国家工业基地布局,大力加强高等教育建设,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成立。1978年,国务院下达《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出炉,东北地区共有10所理工类大学入选,为建国初期老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撑,东北高等教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形成了以工科高校为重点的东北高等教育基本格局,不仅为老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全国若干行业系统的发展乃至“大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点建设,东北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存量资源,具备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东北三省共有普通高校258所,其中,本科高校139所,高职院校119所,占全国总数的9.35%,有“双一流”高校11所。近10年来,13所东北高校共计培养了28名两院院士,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入选了9名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均有2位及以上院士当选。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东北共有9所高校曾入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5所高校取得连续4年入围百强榜。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4年中获得了合计约36.9亿的高额收入。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4年成果转化总额均超过15亿元。
实现新突破,实现全要素优化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提升东北高校服务能力,需从资金、人才、学科等方面重点努力。
提升东北高校服务能力,需发挥政府关键作用,引导资金和政策向东北地区高校倾斜,而其中最根本的就在于资金的集聚,促进东北地区资本形成和资本投入能力的增强。东北的财政收入增速经常处于全国的尾部,东北财政收入增速的下降与一些重要产业发展落后和经济增长不足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东北三省的汽车制造、房地产、采矿等能够带来财政收入的重点行业发展减速,导致了税收的负增长,制约东北地方财政对高校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重视给予东北高校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注重支持东北高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项目,促进东北加快对外开放。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开拓上给予高校支持,特别是在涉及国家战略和“卡脖子”技术攻关上要给予一定政策倾斜,不断抢占科技制高点,逐步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提升东北高校服务能力,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的差异化人才政策,设立地方人才专项基金,以优惠的政策支持人才发展。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全省的拴心留人联动机制,从稳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国有企业人才入手,制定稳定现有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东北振兴。完善人才精准服务机制,为人才项目申报、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提供领办、代办以及一站式、一条龙的全方位服务。激发人才活力,打造人才高地。支持国内高水平大学在东北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东北招生自主权,支持国内大型企业与东北高校合作,国家人才计划对东北地区加大倾斜力度,释放人才能量,营造拴心留才良好环境。创新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东北高校依照国家政策和各自实际,应大力加强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全力打造尊重爱护人才的环境,制定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人才管理制度。
提升东北高校服务能力,需发挥传统优势学科影响力,建设一流学科。依托理工科高校的专业底蕴,充分地发挥与东北振兴紧密相连的专业优势,重点发展理工学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一流创新团队,开展一流科研服务。精心谋划东北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缺学科专业,做大做强一批特色学科专业,转型提升一批应用型专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推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型交叉学科、文科和理工科协调发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产业园区,加强对口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展现新作为,高质量发展构筑新格局
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整体预期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多项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释放出振兴发展的积极信号。在产业结构方面,已经从原有的以工业为主的模式,转向农业、环境、教育、科技、能源、物流、新兴产业、对外开放、旅游、美食等各方面共同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效带动了东北整体发展。加快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加强东北地区的协同发展,整体提升东北三省的发展能级。紧密结合东北振兴战略部署,以主要城市为节点,高校跨区域强强联手成立联盟,打造定位明确、功能强大、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集群作为连接国家与地方的重要载体,东北地区作为六个优质高等教育的集群区之一,最有条件率先建成高等教育强区域,成为优质高等教育的集群区,整合高水平高校集群,推动东北地区从地缘角度推动大学群多极辐射带动,从地区国土空间布局层面形成一体化发展态势。
“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的产业链重构,对东北地区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是一次重要机遇。在数字化带动下,制造和服务加快融合,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生产将逐渐成为主体形态,东北高校应该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数字产业领域形成自身优势。高校应精准对接振兴目标任务,将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布局有效衔接,将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效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学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特色,提升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更好助力东北地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东北高校应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主动融入世界人才策源地、创新增长极、教育新高地建设,将全面振兴东北的生动实践与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要聚焦东北振兴战略,建设高等教育发展新范式,构建一流大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以人才高地赋能全面振兴,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作用,自主培养符合东北全面振兴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让东北成为新时代的人才高地,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格局中成为主力和先锋。紧盯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聚焦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集聚专门人才,推动建立一批产业技术中心,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转化通道。
(作者:辽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东北振兴与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研究基地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