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水网先导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形成一批典型经验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加快推进国家骨干网建设、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完善国家水网总体格局作出了安排部署。近日,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国家水网建设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成静报道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加快推进国家骨干网建设、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完善国家水网总体格局作出了安排部署。近日,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国家水网建设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说,去年8月,水利部确定广东、浙江、山东、江西、湖北、辽宁、广西7个省(自治区)作为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一年多来,7个先导区省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精心组织、大胆探索,在组织推动、水网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水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数字孪生水网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和亮点,实现良好开局,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在先导区的示范引领下,各地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全力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近期,水利部组织对地方上报的11个省(自治区)、18个地市、7个市县的水网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集中评审,确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徽省、福建省作为第二批省级水网先导区,浙江省宁波市、河南省平顶山市、山东省烟台市、江苏省宿迁市、山西省大同市、湖南省娄底市、陕西省延安市作为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广东省高州市、湖北省天门市、福建省武平县作为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
“这些地方都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水网建设的基础比较好,都提出了符合地方水情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骨干框架和布局,并且已初具雏形,‘十四五’期间一批水网骨干工程在建或即将开工建设,近年来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也比较高。同时,在水网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投融资机制、协同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举措;数字孪生规划建设推进有力,省级层面数字孪生总体设计较为明确,市县层面数字孪生建设有序开展,部分项目在加快建设。总体上看,这些水网先导区建设基本能够实现预期效果,为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推动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创造一批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刘伟平说。
刘伟平介绍说,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确定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开工一批重大水网骨干工程。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湖北开工,拉开了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帷幕,也推动湖北水网进一步融入国家水网大局;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工程是粤西水网的大动脉,将从根本上解决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今年9月,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工程建成后将整体提升桂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效缓解南宁、北海、钦州、玉林缺水难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支撑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发挥效益。湖北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惠及鄂北干旱地区3市7县482万人、380多万亩耕地;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将打通鄂北岗地供水的“最后一公里”。广东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即将通水,工程设计年供水量17亿立方米,将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
三是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再创新高。2022年,7个先导区省份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501亿元,较上年投资增幅达50%,高于全国增幅6个百分点,占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的32%。今年以来,先导区建设持续发力,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再创新高。1—8月,已完成投资25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占全国水利建设总投资的34%;其中,广东完成投资已超过600亿元,浙江、山东、湖北已超过400亿元。
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介绍,根据对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情况开展的调研发现,水网先导区在科学编制水网建设规划、系统谋划水网建设布局方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经验做法: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充分利用已有水利规划成果,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从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要求出发,系统谋划水网建设布局方案,加强与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注重规划布局的科学性、目标的可达性和任务措施的可操作性。二是坚持因地制宜,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根据自然河湖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布局,综合考虑水资源多种功能属性和高质量发展对水的需求,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合理布局水网骨干工程,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水网建设格局。各水网先导区编制的水网建设规划中,“纲”“目”“结”都很清晰,布局较为合理。三是坚持协同融合,省级水网建设规划注重与国家骨干网的衔接和互联互通,统筹水网与农业、能源、水运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省市县水网协同融合,通过补网强链、联网增效,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着力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我国不同地区水情工情差异性较大,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应重点把握哪些方面?吴文庆表示,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结合各地江河湖泊水系特点和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因地制宜、综合施策,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完善水网功能体系。坚持系统观念,兴利除害相结合,全面发挥水网行蓄洪水、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维护生态等多种功能,不断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和水工程联合调度,着力提升工程整体效能和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相关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
二是做好重大项目论证实施。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扎实做好水网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科学有序推进立项实施。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加强各级水网衔接和互联互通,推动一批重大引调水、骨干输排水通道、控制性调蓄枢纽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水流调控能力,着力提升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
三是推动水网高质量发展。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合理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标准和防洪工程标准;以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为核心,合理解决水资源空间失衡问题,有效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事件等供水风险,提升城乡供水安全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合理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的全过程。注重生态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对水网工程实施生态化改造。加强水网生态调度,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责任编辑: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