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气候投融资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

——来自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气候投融资平行论坛的报道

2023-09-12 16:21 中国发展网 苗锋 白雪
气候投融资 金融机构 政策体系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演进,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足有效资金投入。发展投融资的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有效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稳定发展。

苗锋 本报记者 白雪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演进,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足有效资金投入。发展投融资的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有效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稳定发展。近日,在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气候投融资平行论坛上,来自应对气候变化和金融领域的参会代表围绕气候投融资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相关议题建言献策。

我国实现碳中和愿景总资金需求规模将达约139万亿元

气候投融资是指支持气候行动的金融活动,包括减排、提升碳吸收、适应气候变化等的投融资活动。其中,与碳减排有关的金融活动,被称为“碳金融”。

据了解,目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仍存巨大资金缺口。为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将全球气温升高限制在1.5摄氏度范围内的目标,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估计,到2050年,全球能源系统脱碳的累计投资需要约110万亿美元。

从国内看,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测算,我国实现碳中和愿景总资金需求规模将达约139万亿元,年均需求约3.5万亿元,长期资金缺口在年均1.6万亿元以上。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主任李高表示:“目前,风电、光伏、电动汽车、锂电池等与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最有活力的产业,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成为我们参与国际活动的新优势,成为彰显我们大国形象的新名片。”在推进气候投融资过程中,李高建议要做好统筹协调和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市场投融资建设,坚持政府、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形成气候投融资生态圈,有效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让气候投融资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稳定发展。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认为:“气候投融资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和促进资金投向气候投融资领域,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开展气候融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持续完善制度保障;二是稳固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三是推动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四是继续推动气候投融资国际交流务实合作,引导更多的国际资金投向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建设项目库是推动气候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有效工具

近年来,我国一直加快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发展。2021年12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22年,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名单公布,共23个城市及地区入选。

“目前,23个试点城市工作做了很多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务委员孙轶頲认为,试点工作的第二年要从“精准施策”这四个字切入。谈及如何精准施策推动气候投融资务实发展,孙轶頲提出,一是聚焦本地落实“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核心问题和“瓶颈”问题精准发力;二是聚焦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中的重点项目和难点项目精准发力。”

建设项目库是推动气候投融资模式创新的有效工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提出,目前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项目库建设取得良好发展,但仍面临缺乏标准化机制和常态化管理手段,试点投融资产业单一、项目类型集中,跨区域对接项目和资金、多行业协同推进的难度大等问题,气候投融资的相关标准和支持政策亟待完善。他建议:“要建设集成多维信息的国家项目库以突出气候效益,探索形成多措并举、梯次清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配套措施;加强气候投融资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看来,中国气候投融资还存在一系列挑战,如气候投融资所需的法规和政策等亟待补充和完善,气候投融资的理论、范围、方法、指南、标准、工具等需要尽快成体系的建立并指导运行,气候投融资创新产品和工具需要尽快开发,金融机构和人员的气候投融资知识和管理能力需要尽快提升,气候效益难以资产化等。

对此,吕学都建议,要深刻认识碳金融的内涵,以低成本获得资金、实现最大程度的碳减排、碳吸收、碳移除,降低或排除气候风险。同时,加快制定和实施推进气候投融资所需的法规和政策等,明确气候投融资的目的、目标、覆盖范围、相关机构职责等;用法规或政策赋予气候投融资产生的气候效益所具有的资产属性及可交易性。此外,要依据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的具体实践,研究制定推进气候投融资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体系,以及相关的指南、标准、工具、统计、报告、披露等。

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在推进气候投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作用至关重要。

应对气候变化,增强气候和灾害适应能力,提高环境可持续性是亚洲开发银行(ADB)2030战略的七大业务重点之一。

山东省绿色发展基金是亚洲开发银行首次参与中国省级绿色基金的项目。2021年10月,ADB与绿色气候基金(GCF)签署了一项资金活动协议,为中国的首次融资投入了1亿美元。该基金资助一系列既包括减缓气候变化又包括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到2027年,该基金的目标是每年减少碳排放量375万吨,提高超过300万人的气候抵抗力。通过整合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资源,该基金的总规模目标为15亿美元。这将支持总投资规模约为75亿美元的项目组合。

大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提升项目是亚洲开发银行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变化减缓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能源局项目管理部主任张雷介绍,该项目将贷款投向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又进一步把区域延展到长三角地区。

张雷表示,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多边发展机构,通过政策改革贷款、金融中介转贷和项目投资贷款等,不断提升贷款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未来将不断加大气候投融资的力度,提供跨行业、综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加强支持能力建设,增强伙伴关系。

为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建议,金融机构要努力推动核算披露、评估定价、产品服务三方面工作,继续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探索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协同发展路径,有效防范风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对此,他进一步解释:“一是继续加大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二是提升金融机构支持重大重要绿色项目的能力;三是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碳核算,有效增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包容性;四是持续关注并做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风险防范,更加关注‘洗绿’和‘漂绿’风险。”

对于金融机构如何在推进气候投融资中更好发挥作用,吕学都也提出相关建议:“量化气候投融资规模和气候效益规模的考核内容,包括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快开发气候投融资创新产品和工具,加速提升机构和人员的气候投资知识和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白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