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促进消费端碳减排 “碳普惠”机制正加速形成

2023-08-07 11:27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程晖 报道

我国碳普惠机制正加速形成,通过减排量交易、政策鼓励、市场化激励等,不断激发公众参与碳中和行动。 

日前,在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下称“碳普惠专委会”)成立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贺词中表示,碳普惠是动员公众践行低碳、零碳、负碳行动的大平台和有效途径。他说,“双碳”目标下,碳普惠作为推动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手段,促进社会从微小处改变碳排放习惯,意义重大。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也在贺词中表示,碳普惠机制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低碳化,带动公众广泛参加绿色低碳行动,有助于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他希望碳普惠专委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打造碳普惠经典案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40个契约方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共建,覆盖98%的世界人口和95%的全球排放。其中约有140个国家提出净零排放或者是碳中和的目标。我国于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双碳”1+1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各项落实工作稳妥有序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与会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碳普惠作为一项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碳金融的方法把全民绿色低碳行动的五个方面有机链接在一起,对小微企业、社会家庭和居民个人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通过商业激励、政策鼓励、认可奖励和市场交易等方式,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进行正向引导,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践行绿色低碳。

他谈道,成立碳普惠专业委员会恰逢其时加强碳普惠知识的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碳普惠,吸纳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同时要加强碳普惠机制研究,梳理总结碳普惠实践和经验做法,组织开展碳普惠领域交流合作等。        

据碳普惠专委会执行主任陶岚介绍,截至目前,各类主体发布的碳账户产品有数十种,在搭建碳账户这条赛道上各方也已开启合作。她介绍,碳普惠专委会的主要工作包括标准制定、政策研究、数字化平台的推广以及国内外交流培训等。

陶岚表示,碳普惠专委会将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和公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数字化、绿色低碳化为抓手,推动公民消费端碳普惠自愿减排机制形成。通过战略规划、调查研究、能力建设、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五大行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通过落实正确的政策、基础设施和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到2050年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至70%。联合国环境署《2020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当前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加快转变公众生活方式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从我国碳排放结构来看,26%的能源消费直接用于公众生活,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占比约为三分之一。从细分领域来看,全国建筑运行能耗总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2%。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4亿辆,交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的10%。

消费端的碳减排不能忽视,加快转变公众生活方式已经成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中华环保联合会牵头推动搭建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引入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手段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使之成为我国碳减排机制的有效补充。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碳普惠会专委会主任委员杜少中谈道。

责任编辑:程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