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技能人才突破400万人 高技能人才占比高出全省全国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卢俊锦、鲁义元、记者罗勉报道 从深圳市人社局了解到,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深圳技能人才总量400.79万人,约占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高技能人才约147.03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6.69%,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全国5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成为深圳市制造业当家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真金白银培育高技能人才
深圳市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大技能培训供给力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启动技能人才电子档案建设工作,对重点就业群体持续实施技能帮扶。2020年以来,累计449万人次享受到政府补贴性培训,发放各类培训补贴资金约45.53亿元。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实施制造业当家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四新经济”领域,开展重点项目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2020年以来,共2.8万名学徒通过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模式”开展培训,超1.2万名高技能人才参加工业机器人、鸿蒙应用技术、芯片应用技术、BIM模型技术公益培训。优化“1+11+N”培训载体布局,优化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布局和功能定位,依托既有实训资源建设区级公共实训中心,支持比亚迪、大族激光等企业和行业组织,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培养载体,构建以市区公共实训中心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实施体系。
以深度产教融合为牵引 推进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建设
目前深圳市共有11所技工院校,其中公办2所,民办9所,共开设85个专业,主要涉及智能制造、创意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生物医药、汽车技术服务共6个专业群,现有在校全日制培养学生约4.5万人,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班学生比例约41.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全市技工院校与1261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亚马逊等64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建特色学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深圳特点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已遍地开花结果。
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深圳技师学院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途,该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办学企业343家,与华为、比亚迪、大族激光等全球领军企业共建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10个特色产业学院,其中华为现代产业学院是全国技工教育领域首创;与西门子、客尼职教集团共建中德智造学院。学校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共获2金2银2铜3个优胜奖,实现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创意设计项目金牌“零的突破”,深圳在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为国家和深圳争得了荣誉。
深圳鹏城技师学院主动对接华为、腾讯、比亚迪等行业头部企业,其中与腾讯合作设立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广东省首批“战略性产业新技能学院”,学校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首批“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共建单位之一。目前学校校企合作企业已达161家。
核发等级证书20万余本 畅通技能人才成才通道
深圳以多元化市场化改革为方向,畅通技能人才成才通道。推动技能人才评价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华为、腾讯企业认证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一试双证”;支持腾讯按照“四个自主”创新评价计算机程序员;推动顺丰、京东等物流领军企业自主评价快递员。引入德国莱茵先进制造、香港家政养老社会服务等高水平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标准,探索国际证书本地化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际认可。支持华为、商汤等头部企业成功申报“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等新职业。
锂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欣旺达,企业多年来结合实际需求,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质快育的生态链,实践出了依岗定标、依标造课、依课塑师、依岗建场的高技能人才前置培养模式,成为广东省第一批企业自主评价单位和深圳市第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培育企业。
深圳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市场化改革,将技能评价权全部交给市场,全市共备案181家企业、行业协会、院校自主开展评价,2020年以来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万余本,其中,高级工及以上技能证书5万余本,技师及以上技能证书3000余本,评价总量和发证量居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