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背篓精神” 铸魂垃圾分类 北再生-绿色能量量子社区产业园举行拜师仪式
摘要:日前,在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北再生集团北再生-绿色能量量子社区产业园举办了“传承背篓精神,铸魂垃圾分类”拜师仪式。
中国发展网讯 日前,在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北再生集团北再生-绿色能量量子社区产业园举办了“传承背篓精神,铸魂垃圾分类”拜师仪式,园区总经理宋建国和昌平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斌拜师“垃圾分类大讲堂”顾问、全国劳动模范、“背篓精神”传承人王国明同志。
北京市原房山县黄山店人民公社地处群峰环抱的山沟里,全公社540多户、2800多人分散居住在山沟山腰的50多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交通很不方便。黄山店分销店是房山县周口店供销合作社在黄山店人民公社设立的唯一的分销店。
“宁愿自己千辛万苦,也不让百姓一时为难”。 1956年,这个山乡小店职工在负责人王砚香的带领下常年背着背篓上山,又收购又卖货,这个背篓承载了那个年代当地人所有的酸甜苦辣、柴米油盐以及供销合作社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966年2月,随着以王砚香同志为原型的第一部反映供销合作社工作的电影《红色背篓》在全国公映,“背篓精神”走向全国,成为全国供销战线的一面旗帜和激励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砚香的事迹深深的感染了另一位供销社人,他决心沿着王砚香的足迹把“背篓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他的名字叫王国明。
王国明是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昌平区流村乡西峰山供销社职工,自1976年先后在西峰山供销社新村分销店、西峰山门市部、西峰山供销社北庄分销店工作,2011年退休。
王国明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20年如一日,为山区人民送货,温暧了山区人民的心,被誉为“改革年代的新背篓,山区人民的贴心人”。
西峰山是个半山区,村民们买东西要走几十里山路,非常不便。王国明同志在西峰山供销社工作的22年头,21个春节是在店里渡过的,每年有200多天在外采购、送货。他走遍了昌平西部山区方圆百里所有的村村户户,送货行程100多万公里,鞋磨破了几十双,自行车外胎磨坏了几十条,登记送货的小本子记了几十本。
王国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对全国供销系统“背篓精神”的传承,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诠释,被奉为时代楷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十佳服务员”、“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标兵、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背篓精神”传承人等称号,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命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供销社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商业劳动模范”,连续当选为北京市第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北京市红色背篓教育基地
永远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背篓精神”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时代烙印,在今天仍焕发出勃勃生机。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工程,是一项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事业,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用心参与、耐心等待的系统工程。经历了三年疫情后,垃圾分类工作进入了瓶颈期,垃圾分类需要党建引领,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领,这些都与“背篓精神”一脉相承。
弘扬背篓精神,不忘初心,为垃圾分类铸魂,成了宋建国和李斌两位垃圾分类战线一线工作者不约而同的心声。更为难得的是,王国明同志不仅“背篓精神”的灵魂人物,还是昌平本地人,二人先是力邀王国明同志成为“垃圾分类大讲堂”的顾问,继而,又萌生了拜师的想法,为传承和发扬“背篓精神”,使之更好的服务昌平,服务社会,王国明同志欣然接受了拜师的提议。
拜师仪式由北再生集团副总经理俞清主持,在北再生集团领导班子见证下进行。宋建国、李斌两位徒弟分别向王国明同志敬茶并行拜师礼,诚挚地鞠躬表达了徒弟对师父由衷的敬意。
园区总经理宋建国作为徒弟代表发言,他说:“王老作为背篓精神的灵魂人物,今天我们有幸拜王老为师,非常激动。‘背篓精神’作为上个世纪一代供销社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今天的拜师仪式后,我们就正式成为王老的徒弟了,我们将接过‘背篓精神’的衣钵,在工作中传承‘背篓精神’、弘扬‘背篓精神’,为垃圾分类工作做贡献,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为国家复兴和繁荣昌盛做贡献。”
拜师仪式结束后,王老勉励两位徒弟,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背篓精神”,爱岗敬业,奉献社会,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愁。(王丽娟)
责任编辑:张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