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自贸试验区运行六年新增注册资本1.2万亿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汪险峰报道:近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顾兆文介绍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六周年建设发展情况,并会同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强、大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廖晓东、营口片区管委会主任王丽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6年来,辽宁自贸试验区推出改革创新成果179项,形成13项全国复制推广经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共新增注册企业8.4万户,注册资本达1.2万亿元。
深化投资领域改革 大力培育重点产业
辽宁自贸试验区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实行外商投资主体资格认证减免新模式,境外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创办企业时间平均缩减30天。
沈阳片区规划先进制造、高新高端、金融会展、物流商贸、临空产业等五个产业集聚区,集聚科技型企业2900家,雏鹰企业216家、瞪羚企业6家;2022年“专精特新”产品(技术)23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大连片区构建以汽车及零部件、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奇瑞新车型项目实现量产,东风日产累计实现整车下线130万辆,2022年氢能产业产值实现18亿元,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先行示范区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营口片区获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投资6亿元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产业园区,建设完成道路货物运输二级节点,接入企业666家,标识注册量1.6亿个,标识解析3000万次。
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辽宁自贸试验区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货物申报等7项主要业务覆盖率100%,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66%和91%。
大连海关、沈阳海关实施重点项目通关流程再造,铁矿石混矿、进境粮食检疫等重点项目实施“边卸边检”“前置检验”。中欧班列实行“优先申报、优先实施查验、优先放行,合并申报舱单、跨境电子商务商品合并总运单”通关模式,大幅提升运行效率。创新“维修物品综保区流转”模式,帮助南航实现货物当日抵达当日即通关放行入厂维修。助力大连港拓展航线,大连口岸RCEP国家集装箱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市场份额达到18%。上线全国首个能够提供 RCEP 国家市场需求分析和目标客户匹配等相关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不断激发企业活力
2022年,辽宁出台22条金融扶持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跨省异地缴税新模式简化省外企业办税流程,缩短缴税时间3—5天;省地方征信平台互联互通工程实现自贸试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截至2022年助力银企融资10.06亿元;离岸贸易全链条金融服务新模式,为自贸区企业节省保证金193万美元,提升远期结汇收益率约3.48%;“三贷”中心精准定向金融服务,2022年帮助46户企业获得贷款7.73亿元;开展在华工作境外个人薪酬购汇便利化创新,业务办理效率提高约90%;开通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累计办理业务4.9亿元。
创新引领国资国企改革 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
辽宁自贸试验区吸引东北亚外资企业占全部入驻外资企业的34%,以SK海力士、泰星能源为代表的重点项目为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打造良好基础。强力推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促进日韩货物经辽宁北上、西进欧洲,2022年过境商品车8253辆,同比增长103%。沈阳跨境电商专列实现进出口双向全模式运营,开通沈阳至俄罗斯、德国的国际公路运输卡航业务。大连港在全国首创“保税混矿”监管创新,混矿产品成功打入日韩等国际市场,完成铁矿石由单纯进口向国际中转转变,实现“海外矿山”向中国口岸前移。
今年,辽宁自贸试验区将开展重点项目攻坚,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创新中心开展精准招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壮大航空制造产业,建强氢能产业,提升生物降解材料产业,打造先进光电半导体产业链集群;建设开放平台,落实东北海路大通道建设行动,扩大中欧班列规模,培育壮大保税维修再制造等业态;推进制度集成创新,在贸易便利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