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今日举行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公开发布

2023-03-05 18:05 中国发展网 季晓莉

本报讯  前方记者季晓莉报道  3月5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各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和全国工商联主席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这也是疫情3年来,全国两会首场回到金色大厅的“面对面”记者会。现场发放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包括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简介、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简历等内容。

白皮书表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

白皮书指出,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它能更好地代表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拓宽、畅通各种利益表达渠道,具有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和协调各方关系的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一大优势,是能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形成发现和改正错误、减少失误的机制,从而有效克服决策中情况不明、自以为是的弊端。”白皮书举例,每年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都会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全年经济形势和下一年度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会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会同中共中央统战部对党外人士的建议梳理汇总后交付相关部门研办,并向党外人士反馈。每年梳理汇总的意见建议很多得到采纳,转化为相关政策和措施。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政党协商会议170余次,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建议等重大问题同党外人士真诚协商,听取意见。例如,2020年,针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就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规划的法治管理,深化开放合作等提出意见建议,对于制定好、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发挥了积极作用。

白皮书透露,自2016年起,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中西部省区,开展为期5年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开辟了多党合作服务国家中心工作的新领域。各民主党派深入调研,坦诚建言,围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等重点内容,提出一批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共有3.6万余人次参与该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2400多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各类报告80余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工作,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开展考察调研,提出意见建议。白皮书认为,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被采纳。

例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集中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截至2020年底,共投入资金21.88亿元,协调推动项目2665个,培训各类人才28.8人次,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学校200余所,援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235个。在各方努力下,毕节试验区共减贫675.28万人,7个国家级贫困县、198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还参与职业培训、兴教办学、捐资救灾、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重点就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美丽中国建设、促进就业创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责任编辑:季晓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