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赵家岸村:窑洞民宿“领衔主演”乡村振兴大片
摘要:赵家岸村将旧村山体闲置的300孔窑洞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兀里红谣”民宿项目。
中国发展网记者 成静
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赵家岸村,有一座独特的民宿,每年吸引着无数南来北往的游客,它就是兀里红谣民宿。记者看到,这里的民宿是由一排排装饰漂亮的山体窑洞改造的,走进一孔窑洞,里面用床打造了传统土炕的样式,装饰是古朴与现代的结合,旅店用品一应俱全,看起来很舒适。
“我们这里的窑洞民宿特别受欢迎,到了旺季的时候很难订到,可谓一房难求。其实今天也已经订满了,因为知道你们要来,我们特意留出一间来给你们看。”河庄坪镇政府旅游专干、包村干部申健告诉记者。
据申健介绍,赵家岸村先后于2005年与2009年经历了两次整村搬迁,从山体窑洞搬进了美丽乡村新民居。整村搬迁后,原来的300孔山体窑洞就闲置了下来。
如何将闲置的资源盘活,带动乡村振兴,成了赵家岸村面临的一个问题。
与此同时,这些闲置的窑洞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窑洞是一种古老的民居形式,曾经是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上的一种主要的居住方式。窑洞就地取材,冬暖夏凉,因此也被誉为“人类穴居文明的居住典范”。在体验式旅游颇受青睐的今天,能不能也让年轻一代和外省市的人们来陕北体验一下住窑洞的感觉呢?
于是,赵家岸村将旧村山体闲置的300孔窑洞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兀里红谣”民宿项目。
项目引进后,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打造的原则,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兀里红谣”民宿集群。宿集依山而建,按照“一院一景一主题”分两期对300孔山体窑洞全面升级改造。在保持原有窑洞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外立面保留了窑洞特有的木质门窗、石块砌墙、石板铺路。
申健告诉记者,兀里红谣陕北窑洞民宿集群项目于2021年5月正式运营。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为村集体增收61.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初步打响了赵家岸村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品牌,夯实了赵家岸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后来,项目还配套建成红谣文旅服务中心、非遗文化长廊、“大锅大灶”团建拓展基地,在村庄山体还打造了耕读文化教育基地和研学步道,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吃住行”的问题解决了,“游购娱”也不能落下。河庄坪镇政府工作人员任哲告诉记者,近两年,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赵家岸村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确定“一中心四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了生态苗木花卉区、大棚果蔬采摘区、休闲趣味垂钓区和农耕文化体验区等四个乡村旅游产业区域,并优化各版块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业升级。
延安地处陕北高原,早晚温差大、光照强,适宜的气候和光照优势适合生产国内高品质果蔬。在大棚果蔬采摘区,村里招商引进科技型企业2家,租赁了高标准温室大棚26座,种植樱桃、甜瓜、西瓜、水果番茄等,所产果蔬品质好、产量好、口感佳。
记者在樱桃大棚见到了正在给樱桃疏果的村民李旺梅。她告诉记者,这两个樱桃大棚就是她家的。原来种的是蔬菜,一年下来劳心劳力不说,也就赚个三五万块钱。而现在,村里引进了科技农业企业,她们就把大棚租给了他们,一年租金4万元。然后,自己和丈夫再给这些企业打工,每人每天工钱是160元。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可轻松多了,不用操心,挣的钱还比原来多。”李旺梅高兴地说。
除此以外,赵家岸村还打造了生态苗木花卉区,不断丰富花卉品种,积极发展“游、赏、购”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促进“生态风景”转化为“生态经济”。还有休闲垂钓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玉泉山庄垂钓园全面改善基础设施,铺设休闲步道、增设非机动车车位、改造遮阳棚,配备休闲椅,提升垂钓环境,丰富垂钓品种,开展垂钓促销,举办小型赛事,吸引了市区大批广大钓鱼爱好者。在农耕文化体验区,以非遗文化长廊为平台,正在招商引进陕北烙画、腰鼓剪纸、木雕根雕等文创产品和豆腐小米等农产品加工,逐渐丰富二产种类。
通过对各版块产品改造升级,赵家岸村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提升了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的体验感,也鼓起了村民的腰包。202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0元。
今天的赵家岸村,山水有情,风光旖旎,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和延安市党建综合示范点。2021年开始创建省市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喜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两个称号。
“2022年8月12日,东方甄选团队也被我们这里的美景和舒适凉爽的气候所吸引,入住兀里红谣民宿并在这里开展了‘陕西专场’8小时直播助农活动,我们的非遗文化广场更加成为网红打卡地。”任哲说。
责任编辑: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