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凡人公益机制创新 “天天正能量”十年评估报告发布
摘要: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现场发布的评估报告披露,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十年来已投入1亿元善款,联合媒体伙伴累计奖励、传播11570个凡人英雄,参与共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凡人善举社会化评价体系。
中国发展网记者 成静
近日,《“天天正能量”项目十年评估报告》发布会暨“凡人公益社会文化”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现场发布的评估报告披露,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十年来已投入1亿元善款,联合媒体伙伴累计奖励、传播11570个凡人英雄,参与共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凡人善举社会化评价体系。多位参会的专家、学者、媒体人也围绕“凡人公益文化的打造和推动”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10年一亿元,推动全社会向上向善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阿里巴巴联合全国主流媒体发起“天天正能量”公益项目,每天关注、鼓励传播“真善美”的凡人善举。这件小事阿里巴巴每天坚持做,一做就是10年。
在此次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正式发布了《 “天天正能量”项目十年评估报告》。报告指出: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项目十年如一日,面向全社会寻找、奖励平凡人的善行义举,11570人得到正能量回馈和鼓励,发放奖金总金额超1亿元,组织公益活动1800余场,形成了“奖励正能量”与“孵化创新公益活动”双线并行的成熟公益模式,已初步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全链条、综合性的社会倡导体系和公益志愿服务体系。
十年间,“天天正能量”打造出众多经典案例,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其中共有10余位正能量人物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国家级奖项,300多位正能量获奖者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表彰,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江西南昌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为了让患癌重病患者吃上一口热气腾腾的“家的味道”,夫妇俩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外的一条小巷子里,开办了一家“爱心厨房”,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家属提供做饭的锅碗瓢盆、炉灶煤火、油盐酱醋,只是象征性地收1元成本费。此后,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先后获评“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入选“中国好人榜”……
“唤醒大家心中的善和爱,推动人与人的链接,带动更多人一起来做公益,一直是阿里公益倡导和大力推动的,天天正能量正是其中重要一环。当个体善举的微光,通过社会评价体系的放大,便会激励更多人效仿,有助于建立起善的循环,这也正是‘天天正能量’项目十年来所积累的宝贵社会价值。”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在致辞中表示,“天天正能量”始于对“小而美”的坚信,终于对“人人公益”的实践,使再小的个体、再小的光芒,凝聚起来都可能成为满天星斗。
疫情期间“没钱可以出力”的山东临沂货车司机李保民、河南暴雨中连救15人的小伙周大坤、在寒风中为抗疫人员送餐的兰州“酿皮夫妻”马雪光、牟小花、为路人亮灯十年照亮黑暗小巷的超市阿姨孙美华……他们是11570个获奖者中的一员。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个个朴实善良,有情有义。
多元评价体系下,打造凡人公益文化
报告分析认为,“天天正能量”践行阿里公益人人公益理念,在媒体、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志愿队伍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倡导下,共同搭建了集线索挖掘、多方评价、民众参与、公益生态孵化、社会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倡导体系和公益志愿服务体系,助力“唤醒”社会大众心中的善和爱,密切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本土社会公益生态圈,从而带动更多人一起来参与公益。
报告显示,“天天正能量”通过十年的积累与探索,逐步总结出“新媒体+轻公益”的特色模式,集合了包含央媒、省市级媒体、县域融媒、短视频等近400家“媒体公益网络平台”,以规模化的公益活动,将人人可参与的公益环节植入趣味化元素,构建出丰富立体的公益场景,使人人参与、享受公益带来快乐的同时,激发和调动社会更广泛的公益热情。
研讨会上,围绕着凡人善举的传播与倡导、多元评价体系下的凡人公益文化打造等话题,参会嘉宾、学者、媒体人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各自的角度和领域进行了分享。
“凡人公益,大众公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发展路径。”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汤敏现场借助公益实例阐述了凡人公益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指出借助数字化转型,公益才有出路。
《雷锋》杂志社总编辑陶克则认为通过媒体发动社会力量,可以逐步在社会上培养起一批公益达人,使他们在社会上形成号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唤醒更多人参与公益。
在圆桌沙龙环节,一位特殊的嘉宾受邀参与,她是北京密云区溪翁庄镇密云印象餐厅的老板刘宁,也是“天天正能量”获奖代表。2020年夏季高温,得知核酸检测点就在自家餐厅附近,她便从店内拉出4台空调为医护人员降温。
“其实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一件事,自己想到就去做了,没想到会受到大家关注,更没想到会获得一万元奖励。”谈起自己的获奖经历,刘宁说,“天天正能量”给我奖励后,给我带来的影响是观念的变化,我平时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直到“天天正能量”找到我,告诉我做的是一种公益行为,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往一直在做的就是公益,所以我目前一直坚持在做这种微公益。
“从百姓的视角来看,发生在身边的小而美,具有烟火气息的事情,更能感化人,我特别肯定’天天正能量‘联合媒体挖掘凡人善举的做法,他们不说教,不煽情,不做作,鼓励媒体去发现讲述动人的正能量故事,再通过奖励的形式去放大和推动,是一种独特的唤醒功能,润物于无声,教化于无形,在潜移默化中带动更多人自发自觉的多做善事。” 人民政协报慈善周刊主编舒迪针对刘宁的案例进行点评。
“天天正能量提倡的是凡人凡事,是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不是什么伟岸的事业,不是我们生活之外的事。而这正是公益的本质所在——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理念背后是一种价值的传递,可以概括成三个词:一是‘我负责’,当我们看到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认为是和自己无关的,而要有自主意志有所行动;第二个是‘爱邻人’,爱身边的人,随时随处对邻人有同情共感心,包括为大家去争取一些权利;第三个是‘公共性’,比如疫情中我们去建立网上义诊,分享药物平台,会让每一个人受益,这背后就有一个公共性的价值在。”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表示,在天天正能量组建的多元评价体系下,各种善行被一一发现,它们的背后其实是人性的价值。
在总结发言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我们常说做好人难,做好事不被理解,有时甚至会遇到种种非难、误解;天天正能量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有名有实,这样一种创举是公益机制的创新。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善事,一亿善款,十年坚持,特别了不起。”
他还指出,“阿里天天正能量”项目极具公益创新价值,开创了“发现并奖励凡人善举”为主题的公益项目先河,激发并带动社会公众的行善意识,向社会传递主流价值,为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任务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共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作出了独特贡献。
“未来十年,期待‘天天正能量’的金字招牌被擦得更亮,并用更科技的工具、更广泛的合作网络,继续寻找那些“唤醒”善与爱的故事和人物,让凡人微光也能璀璨夺目,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表示,希望在未来十年,“天天正能量”在凡人微光的基本盘上,逐步打造出更多条主线,来和时代精神和时代话题做更密切的呼应。
责任编辑: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