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协委员刘德建议:实施“骆驼产业振兴工程”提升绿色富农产业辐射带动效应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齐英杰 义博 记者梁喜俊报道
“近年来,内蒙古突出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骆驼产业高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呈现出绿色富农产业蓬勃发展、农牧民稳定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聚焦农牧业发展新亮点,自治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委,阿拉善盟副盟长刘德坦陈,骆驼产业尚未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模式,产业链条小而散、产业名片不响不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骆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和瓶颈。
自治区政协委员 刘德
刘德在以《实施“骆驼产业振兴工程”提升绿色富农产业辐射带动效应》为题的发言中指出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标准化建设仍处在“空窗期”,产业化、标准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当前自治区骆驼产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低,骆驼养殖、驯化、挤奶、收储、生产、加工等标准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驼奶生产和收储等方面国家尚未出台备案标准认可,仍处于执行地方标准阶段。骆驼养殖模式较为粗放,缺少统一的标准科学饲养配方,导致出现驼奶质量不稳定、驼奶合格率不高、稳定货源不足、部分养殖户因驼奶质量问题无法销售变现等问题。
阿拉善盟骆驼养殖
二是骆驼产业链条小而散,在完善产业融合链条上需精准发力。骆驼产业科研、生产、销售、宣传等力量不足,严重限制了骆驼产业链条的融合发展,“小、散、低”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部分养驼户盲目跟风,脱离实际,在草场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量购进骆驼发展纯舍饲养殖,成本高且抗风险能力差。部分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不足,布局不合理、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
自动化驼奶生产车间
三是骆驼产业链条发展迟滞,未实现有力带动就业。科研成果与驼产品的融合力度不够,“两张皮”现象依旧存在,高附加值产品种类有限,衍生产业发展缓慢,产业辐射效应不明显,未实现有力带动就业的愿景。骆驼产业名片不响亮,仅靠地方政府和企业力量进行宣传,与新媒体结合度不高,媒介链条延伸不够,广告投放力度不足,严重制约产品知名度的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刘德提出对策建议:
完善企业系列化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稳定初级驼产品质量。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聚合多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科研托底、民间助力的“力量+”效应。从育种、养殖、驯化、挤奶、收储、驼奶驼乳产品加工等方面着手,制定骆驼产业发展行业标准,使骆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驼奶品控
联结产供销宣融合发展链条,夯实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寻求资金、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分流市场奶源,壮大骆驼产业规模,促进驼乳及其制品销售,做大做强骆驼产业。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在技术、产业、风险等方面的利益联结,着力建设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产业融合项目。加强科研研发和科技人员的引进及培训,吸收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拓宽深加工产品和生物保健功能领域,优化产品结构和种类,实现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加快衍生产业探索和打造,形成产业辐射作用。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对驼畜相关产业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建设一批驼奶医药、营养保健、休闲康养等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等衍生产业,配合驼乳主导产业,形成骆驼产业辐射带动效应,解决更多的农牧民和无业人员就业,帮助群众致富增收。由政府主导、企业承接,联合进行产品定位,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开展以高端绿色、天然保健功能为重点的骆驼特色产品宣传活动,聚集新媒体及网红宣传媒介效应,结合互联网流量及广告植入等方式强化宣传,打造好骆驼产业名片。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