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0:制度转型对中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起决定作用

2022-12-28 17:51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程晖报道

2022年12月26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冬季论坛暨青年论坛在线上召开,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城市发展理论研讨”为主题,会上举行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0暨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新书首发式。中国城市竞争力第20次报告与前19次不同,她从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案例中,总结和提炼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其中最为生动的是20年20+2个城市的经验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为会议致辞,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作特别演讲,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联合)毛其智主持开幕式和特别演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作新书首发致辞,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龙瀛、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分别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主持新书首发致辞和特别演讲。南开大学教授郝寿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仁贵、凤凰网财经研究院院长刘杉、经济参考报理论部主任田如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廷海作主题评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彦平主持主题评议。此外,下午还举行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青年论坛,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优秀青年学者、三院咨询成果管理部门负责人、知名期刊代表约30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主题研讨。

《报告NO.20》不再将城市排名和热点主题作为内容,而是给出了自主创新的解释中国城市增长与转型的新理论暨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是课题组自主创新的统一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结合,核心创新认为经济增长的实质是知识增长而不是物质增长。基于此,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的“3363”框架,核心思想是:中央政府的制度改革开放,形成并使得家庭、企业和城市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并产生内在动力,使得家庭、企业和城市政府掌握了相关要素动能,导致拥有人口和人力的家庭、拥有资本和技术的企业、拥有土地和环境的政府,在竞争与合作、学习与创新、生产与消费的3重交互行为,即:制度创新、非农集聚、全球分工和城市竞争在城市空间、非农部门和连续时间上展开和循环决定;也导致中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要素从人口资本到金融资本到土地资本再到知识资本,中国城市经济的主导形态从制造到服务再到知识服务转型,中国城市发展的抽象行为从重复向学习再向创新转型,中国城市体系关系从国内竞争和国际合作转向国内合作和国际竞争转型,中国城市化发展从不完全城镇化到完全城镇化等等。总之,不断增强的家庭、企业、政府这3类主体的内部趋利动力和外部竞争压力,以及其所控制的要素动能所合成的能动力,驱动中国城市持续高速发展,决定城市、城市体系和城乡体系不断的变化和转型。

《报告NO.20》在中国城市统一发展经济学的“3363”框架下,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20+2个典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集体崛起,创造了人类城市史上的奇迹,留下了生动精彩的传奇故事,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发展轨迹,积累了别具一格的宝贵经验。这20+2个典型城市成功经验代表中国的千城万镇,从多个角度扛鼎和解释中国城市的伟大奇迹。

《报告NO.20》发现:政府竞争是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城市经济发展是由经济主体推动的,中国城市40年多年快速发展推动主体,不仅有逐步形成的各类企业,逐步强化的城乡家庭,更重要的还有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探索,“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共识。在城市政府方面,合肥:“时时处处找准政府位置,从始至终坚守科创经济”;在家庭主体方面,长沙:“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家城协调发展”;在企业主体方面,长春:“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聚力实体经济升级”,杭州:“弘扬民营经济传统,塑造宜居宜商环境”。

《报告NO.20》发现:制度转型对中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素是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因素,改革开放后,因为制度变革,中国城市蕴藏的巨大存量要素即土地、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外部要素即资金、技术、管理迅速流入,增量要素即人力资本等迅速积累,进而形成驱动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动能。在物质和金融资本要素方面,港:汇聚全球资本服务国家战略”;在人力资本要素方面,武汉:“优质教育驱动精尖科研,精尖科研驱动科技产业”;在科学技术要素方面,北京:“培育科创高精尖,融合科创产学研”;在制度文化要素方面,澳门:“用足一国与两制优势,促进一国与两制双赢”,成都:“弘扬传统商业精神,激发主体内生动力”;在公共资源要素方面,门:“高端设施与服务同建,优质生活与工作共赢”青岛:“打破先污染后治理常规,保持生态与发展双赢”。

《报告NO.20》发现:全球分工是中国城市崛起的重要力量。首先,生产、交换与服务的行为是城市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活动。过去4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城市创造人类产业发展的奇迹,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生产方面,广州:“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促进产业持续升级”;在交换方面,义乌:“降低聚散交易费用,成就商品世界中心”;在服务方面,西安:“文旅带动全局发展,多方围绕文旅服务”。其次,创新、学习和重复的行为是城市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的一般内容和关键活动。过去40年,中国城市大规模的学习,以及在此基础的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是中国城市低成本高速发展的重要法宝。在学习方面,天津:“全球学习兼顾全国学习,政府学习带动社会学习”;在创新方面,深圳:“保持领先倒逼持续创新,开放学习驱动综合创新”。最后,竞争与合作的行为是城市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活动。过去40年,中国城市在与国内外城市上演的竞争与学习的史诗般精彩的“剧目”,不仅成就中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开拓了人类经济行为的新空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并逐步成为是全球重要的中心城市,上海:构筑双循环枢纽和通道,推进三层次的竞争与合作

《报告NO.20》发现:非农聚集是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根本支撑。在城市发展上,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依次经历的小城镇、开发区和新城新区中创造许多新鲜经验。在新城新区建设方面,郑州:“建设现代高端服务新城,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在城市体系上,南京:“建设跨省都市圈,打造城市体系典范”;在城市化上,作为中国农业转移人口最多的城市,重庆:“探索市场城镇化,保障新型城镇化”;作为东南沿海的县级市,晋江:“致力产城人融合发展,打造新型城市化典范”;作为中国东部沿海最强的地级市,苏州:““放权”全域共同发展,“让利”城乡均衡一体”。

中国城市崛起所创造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独特而宝贵的经验,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也为经济学的创新提供了最新的素材,不仅为城市发展经济学新突破提供系统性的新灵感,也向城市发展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实践需求。

责任编辑:程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