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担起智库责任与使命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2022-11-21 14:15 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张超 殷于博 李卓谦 记者程晖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事关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作为智库,必须高质量推进高端咨询研究机构建设,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需求,更好地发挥咨政建言和参谋助手作用,体现智库的责任与担当。近日,围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智库责任与使命”主题,东北大学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邀请部分专家发表了观点和看法。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李刚认为,东北振兴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国家重大战略,事关新时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东北振兴是经济振兴,更是文化振兴、精神振兴和社会振兴。要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离不开政策供给创新。新型智库是政策研究的主体,构建高质量的东北新型智库体系是高质量政策研究的关键。近年来,在智库建设上东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甚至湖南、湖北、安徽、湖北、重庆、云南等中西部地区比,数量和质量差距都比较大,可以说这是东北地区政策创新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型智库是政府的耳目和传感器,智库发展了,政府才能得到客观、科学的信息、数据和情报,才能耳聪目明。新型智库是政府的参谋,智库发展了,各种调研活动、数据分析、政策教育、舆论引导才有专业的机构去承担。

东北智库的建设路径有以下几条:首先要形成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大中小结构合理的智库体系,要锻造一批高端重点智库,做好示范和引领。其次要加强理论创新、决策咨询、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建设。再次,在研究方法上既要继承我党调查研究的优秀政策研究传统,也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大数据驱动的政策研究工作,提升政策研究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另外,东北智库要做好智政互动,努力嵌入党委政府的决策过程,做好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全过程决策咨询服务。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认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这一重要论断为新发展阶段东北三省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根本遵循,也是广大智库建言东北振兴的工作着力点。东北振兴要立足于东北三省发展现状、国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总体要求以及中央对东北振兴提出的“五大安全”要求,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创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内生发展动力,释放东北发展潜力,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

从战略上讲,要致力于重新塑造东北三省经济地理格局,推进东北三省的区域内产业与经济合作,塑造东北三省的整体优势。一方面,研究制定和实施“哈长沈大”一轴战略。一轴战略旨在建立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作为东北三省四大主干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动、创新协同,推动四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增进四市政策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培育一轴区域的产业集聚能力以及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重塑东北地区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立足东北地区周边的政治经济格局,积极打造东北亚战略,积极塑造有利于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安全”要求的外部环境,把开辟东北亚发展新格局与共建“一带一路”有效对接,以加强安全合作为依托,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资源合作、交通合作、产业合作、贸易合作、投资合作,打造东北三省对外开放新格局。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东北全面振兴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投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以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紧紧围绕 “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四个短板”和“六项重点任务”等工作精准发力,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供东北成果和东北经验,为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东北生动鲜活实践,作出东北的贡献。

民盟辽宁省委专职副主委连家明认为,中共二十大召开,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和基本方略,意义极其深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报告也明确提出了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在这样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历史时期,东北大学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作为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智库机构,组织开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智库责任与使命”专家笔谈活动,本身就是对中共二十大精神极好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就是对辽宁振兴、东北振兴责任使命的一种极好担当。

智库机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领域高端智力资源的聚合体,是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和支撑。在此过程中,智库机构的责任和使命应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第一,帮助决策者更好地把握方向和大势。中国的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基于国情提出“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对于东北,对于辽宁,是否应当以及如何保持历史耐心,实际并非空泛不言自明的问题,需要智库机构基于省情加以研究并给出意见,助力决策者认清发展方向和节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才能真正保持战略定力。

第二,提出独立客观和有价值的专业性意见。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并系统性的加以阐述。东北振兴,也必然要仰赖于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智库的价值,首先就在于其高端人才的专业性。智库机构要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体现和释放自身的专业价值,为振兴做出独特贡献。

第三,发挥协同协作的平台纽带作用。全球人口规模达到80亿,世界已经进入一个空前庞大的超级社会。在超级社会里,决定一个地区和民族发展水平的,就根本而言,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区域与区域的协作能力和水平。智库除了是一个智力资源富集的机构,更是一个平台,联通着上下左右不同层面的参与主体,而且这些参与主体往往正是那些关键少数。在推进这些主体多元协同协作方面,智库大有可为。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认为,“安全”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成为高频词,位居第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履行着五大安全职责。近些年辽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对五大安全进行了战略谋划和具体定位,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社科智库工作者,就是要基于本人专业背景,讲好统筹发展与地方财政安全的辽宁故事,在东北振兴发展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结构转型和体制转变过程中,累积了大量体制性矛盾,近些年突出表现为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潜在着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基层财政“三保”、地方金融机构风险财政化等各类风险,受近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美贸易战以及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影响,进一步加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运行和保障能力的重要“晴雨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辽宁工作全过程,重点要做好三篇文章:

第一,准确把握辽宁在东北振兴发展中的职责安全定位,不折不扣地履行好相应责任。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不都是辽宁的完全事权,在此选项上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清晰界定属于辽宁事权范围及其边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在国防安全上重点是军民融合、粮食安全上是保障北粮南运大通道和集散地、生态安全上是辽东生态屏障和辽西沙地治理、能源安全上是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安全上是高端装备制造,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展现出更大的担当作为。

第二,高度重视辽宁潜在的各类财政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近些年,辽宁主动担当作为,较好破解了企业职工养老金发放、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兑付、地方城商行和农信社挤兑等风险,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统筹发展和地方财政安全,一是要密切关注某些苗头性现象和问题,主动出击,及早应对,谨防蚁穴效应、溃坝效应。二是要准确界定地方金融风险处置的事权责任,合理构建“防火墙”,谨防地方金融“市场”属性风险无限向财政端“转嫁”,危及一般公共预算的安全。三是要认真总结近些年辽宁处置各类风险的正反经验教训,切实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减少过多行政干预,科学把握“窗口期”,充分考量自身承受能力,谨防“非意图后果”,酿成处置风险的次生灾害。

第三,加大修复辽宁财政金融生态,提升统筹发展与地方财政安全的应对能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最大的安全,不发展、慢发展甚至倒退只能是激活、激化辽宁的各类潜在风险。一是要循序推进辽宁财政资产负债表的修复,统筹各类财政资产资金资源,本着时间换空间、存量换流量的原则,有效注入流动性,提升当期支付能力。二是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理顺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分担机制,激发体制活动,调动多方积极性、主动性。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对辽宁财政体制“成分”的改变,切实回归至中部地区省份的范畴。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季认为,省财政科研所作为本省专业智库,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为使命,以打造省级重点新型智库为目标,聚焦重点任务,创新合作方式,提高研究质效,积极发挥资政建言和参谋助手作用。

第一,发挥智库作用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难题。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紧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任务,围绕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找准财政切入点,积极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在优化财政政策供给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提供助力。

第二,发挥智库作用要加强合作,着力提升智库研究能力。要聚焦区域财经重点问题,以东北全面振兴财政智库联盟和“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论坛”为平台,采取研讨会、沙龙、协作课题等方式,积极开展交流研讨,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上下左右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省财政科研基金组织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开展课题研究,整合研究资源,形成研究合力,服务振兴发展。

第三,发挥智库作用要紧扣实际,着力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要制定智库年度研究计划,有序做好研究工作,并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协作研究机制,构建起从课题立项、具体研究到成果转化应用的“闭环”体系,使研究成果更贴合实际、更“接地气”,为财政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更好发挥辅助决策、推动工作的作用。

责任编辑:程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