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平利:“一片叶子”撬动县域经济“大杠杆”
摘要:大力实施原产地保护、区域公共品牌维护、名优品牌打造“三大工程”,推动富硒茶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侯勇记者苟俊报道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十三五”末,茶业全产业链产值46.8亿元,一产贡献值占农业总产值41%,二产贡献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8%,三产贡献值占旅游综合收入62%,富硒茶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是全县产业基础最好、融合发展最紧、受益人口最多的富民之业和立县之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了培植茶业首位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平利经验”。
围绕致富链,做优茶基地
立足平利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定位,围绕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坚定不移把发展富硒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按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园区化管理的要求,相继制定《加快实施茶叶主导产业建设的决定》《加快名茶大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每年预算富硒茶产业奖补资金3000万元,累计投入奖补资金2.2亿元,建成富硒茶园18万亩,绞股蓝园5万亩,万亩以上茶叶基地镇10个,千亩以上茶叶基地村65个,省市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22个,60%以上农业人口从事茶业相关产业。2021年全县富硒茶产品产量1.5万吨,产值15.5亿元,稳定实现“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荣获中国名茶之乡荣誉称号,成功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
围绕产业链,做大茶龙头
紧扣富硒茶产业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产品研发全产业链,按照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原则,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突出龙头引领,加大产品研发,完善标准体系,增强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产业链综合价值。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3家、市级36家,制定发布《女娲茶标准综合体》《绞股蓝茶标准综合体》2个省级地方标准体系,170家茶业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家龙头企业取得有机农产品认证,5家企业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2家企业获得农产品欧盟认证,形成以绿茶、绞股蓝茶为主,红茶、黄茶、黑茶、白茶为补充的多元茶产品。通过产业链开枝散叶,呈现出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良好局面。
围绕价值链,做强茶品牌
大力实施原产地保护、区域公共品牌维护、名优品牌打造“三大工程”,推动富硒茶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抓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平利女娲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利绞股蓝”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和“中国驰名商标”。强化区域品牌塑造,“平利女娲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28亿元。加大特色品牌打造,成功恢复世界最早的茶——安康秦汉古茶,创新推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款秦汉古茶产品,成为畅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丝路瑰宝”。在茶产品市场上,逐步形成以“女娲银峰”为代表的绿茶、以“金陕红”为代表的红茶、以“叶叶金花”为代表的黑茶、以“秦汉古茶”为代表的发酵茶多品牌竞争优势,为平利茶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围绕融合链,做活茶业态
充分挖掘富硒茶产业蕴含的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研学旅行、茶疗康养等多重价值,围绕“游女娲故里、品平利绿茶、赏美丽乡村”发展定位,紧扣“茶旅结合、茶旅并进”发展思路,坚持把茶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景观来打造,基地园林化、园区景区化、工厂景点化,建成首个中国平利绞股蓝博览馆,平利荣获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长安硒茶小镇命名国家级特色小镇,蒋家坪茶旅新村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长安洪福茶山、三里垭贡茶新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形成“登茶山、游茶园、采茶叶、购茶品、赏茶艺、问茶事”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富硒茶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茶”、人民健康的“保健茶”、文明互鉴的“文化茶”、世界大同的“友谊茶”。
下一步,平利县以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和品牌培育为重点,鼓励引导各地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持续推进茶旅产业升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