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统一市场对外扩大开放 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本报记者 公欣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近日,主题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激活发展动力”的2022年发改书吧思享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系列第5期交流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院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的周园丁、外资司的陈铋超和开放司的刘可佳三位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就如何增强我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进行了一场“答案”的探寻。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从建立到完善再到向高水平迈进的过程。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前提基础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增强我们生存力竞争力持续力、用我们自身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最大不确定性的主动选择。”周园丁认为,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有效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通过高质量的供给来创造和引领需求,增强我国经济循环体系的韧性。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在周园丁看来,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利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我国具有优势的高铁、5G等领域都是把统一市场资源用得好的。同时,统一大市场也有助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背后的道理很简单,水深了池塘大了,里面的鱼就能长得很大,小市场里面只有‘小鱼’,大市场里才有‘大鱼’。”
周园丁谈到,充分开放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内在要求,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形成一个良性互动,促进商品要素有序畅通流动以及国内外市场有机衔接。中国的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大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制度型开放,必将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发展环境和更大发展舞台。
那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怎么统?如何统?“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中之重,要坚定不移清理废除各种妨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此外,周园丁还谈到了三个关键点:一是统一规则,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运行的前提。重点是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这4项市场基础制度切入,推出一系列的改革。二是统一设施,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高效运转的依托。重点是完善交易平台和物流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和金融设施以及质量设施等。三是统一监管,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的保障。要通过依法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来不断扩大监管覆盖面,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
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稳”开放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外商投资权益提供更全面、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十年,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20年以来,在全球疫情蔓延和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依然保持较高速度增长。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年增长62.9%。
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确立了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的基本制度,保障开放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在陈铋超看来,《外商投资法》作为一个标志性法律,有以下特点:一是确定了方向,就是坚定对外开放不动摇,并且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第一次写入了法律;二是突出优化了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全面提升了外商投资的便利化水平。
“境外投资促进了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促进了初级产品的供给,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衔接,促进我国和东道国的共同发展。”陈铋超在发言时介绍,目前我国境外投资规模稳居全球前列,境外投资存量从2012年末0.5万亿美元稳步增长至2021年末逾2.7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
他坦言,改革开放以来,境外投资的管理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变化。“随着境外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行业门类越来越多,管理境外投资除了考虑资本项目管理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引导境外投资的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陈铋超谈到,在风险防控方面,注重通过政府和市场的渠道、双边和多边的渠道,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深入推进境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发布实施《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建立全国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网络系统,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强部门、地方、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驻外使馆等多方联动协同,加强双多边沟通协调,共同为中资企业出海提供服务。
“当然,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当中,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挑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陈铋超认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健全监管体系和完善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开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天地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洞察国际大势,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了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开辟了经济全球化的新道路,提供了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方案,搭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互联互通,打破地域界限,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释放国内各地区发展潜力,推动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刘可佳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引领和促进了广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助力其从开放“末梢”到开放前沿,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形成了“1+1>2”的区域协同发展对外开放效应。
据悉,目前,中西部地区外贸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已从2013年的12%提升到2021年的17.7%,成为稳定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13年的41.3%上升至2021年的43.1%,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协调各方力量、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合作伙伴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和主要国际组织。“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共建“一带一路”基本架构初具规模,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布局不断完善。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的新通道,成为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中老铁路、雅万高铁、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极大提升了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巴基斯坦瓜达尔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等一批“小而美”暖心工程,进一步拉紧了我国与共建国家民心相通的桥梁与纽带。
在看到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共建“一带一路”既面临着良好的战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
刘可佳表示,面对当前形势,作为一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者,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要求,积极推动我国与共建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和务实合作,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全面强化风险防控,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