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摘要:这十年,哈尔滨市坚持抓住价值引领这个根本,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突出为民利民惠民导向,着力谋创新、求突破、提质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倪馨 记者林强报道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这十年,哈尔滨市坚持抓住价值引领这个根本,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突出为民利民惠民导向,着力谋创新、求突破、提质效,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采取符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运用“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语言,讲述群众身边故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弘扬正气,凝聚共识。评选各级文明乡镇138个、文明村1192个、文明校园101个、市级以上“文明家庭”208个,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文明实践所167个、文明实践站1889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吹响文明新风号角,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
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强化问题导向,针对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知识、评选先进典型、强化法律约束、开展专项治理等方式,促进农民群众对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养成。持续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学习评选。依托,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注重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帮助纾困解难、暖民心促振兴。目前,全市评选“星级文明户”9.5万余户、市级以上最美家庭378 户、市级以上各类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2739人,形成群星璀璨的冰城榜样矩阵。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58个,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扎实推动“以文化人”,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育形成了“放歌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蒲公英小分队”“戏曲进乡村”等活动品牌,其中,“放歌新时代”近五年组织2750余场,观众达500万人次。各区县还结合各地实际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文化活动、民俗活动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建了乡镇文化站162个、村文化中心1754个,村镇文化广场2931个,培育了一批乡村文化能人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推动文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文化+农业、文化+旅游等模式,让文化真正产生效益。近几年,各县市筹建了一批不同主题的博物馆、村史馆,既成为人们心间挥之不去的乡愁,又构成了各地独有的乡村文化。
未来,哈尔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大力实施“文明实践提升工程”“主流价值引领工程”“移风易俗推广工程”“百村千户示范工程”,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目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引导农民在参与中提升幸福感,在奋斗中增强获得感,促进全市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