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这十年·教育”新闻发布会

2022-09-09 11:34 中国发展网 王敏 朱波

摘要:王旭表示,十年来,天津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王敏 记者 朱波 报道 9月8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这十年·教育”新闻发布会,会上,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介绍了天津这十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1万个 所有中小学初步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 高校毕业生近160万的相关情况。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孙志良、市教委一级巡视员孙惠玲、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延安出席会议并就媒体记者的提问进行解答。

——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旭介绍:天津这十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1万个 所有中小学初步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 高校毕业生近160万

王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天津视察和出席活动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推动本市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十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1万个,所有中小学校初步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用心办好“家门口的幼儿园”“家门口的好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近160万高校毕业生,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教育能力保持全国前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王旭介绍,天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高校党委书记对学校工作负总责,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试点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强化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党建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育人一线。

王旭表示,十年来,天津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群,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建立领导干部进校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实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标准,建成思政实训基地、主题教室,学生“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开展思政课教师全员教学质量评价,获批2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6个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满意率”逐步提升。十年间,天津市获批全国首批“三全育人”试点省市、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教育两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十年来,天津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破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每年将学前教育纳入市政府民心工程,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迅速增加,建成市、区、幼儿园三级视频监控系统,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2.3%。分三轮次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特别是2020年以来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新增学位13.8万个,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带动环中心城区和远城区教育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步伐加快,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8%。关爱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确保每一名孩子都能享受同等教育权,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切可能。

十年来,天津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树立全国职业教育新标杆。今年8月,天津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举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打造合作共赢、引领世界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成功打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天津实践得到国家通报表扬和宣传推广。率先贯通中高本硕博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设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职业教育吸引力更强,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更宽。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制造业立市”战略,对接本市主导产业设置专业点660余个,成立职教集团31个,建成一批行业技术工程中心,形成多元化办学的新模式。

十年来,天津着力提升高校原始创新和服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5所高校14个学科跻身“双一流”建设行列。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和“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计划”,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落户天津大学,319个本科专业、111门本科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47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8个大学科技园。高校牵头建设首个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支撑类重大平台,高校专利拥有数量十年增长近3倍。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获得年度唯一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介绍:天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积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荆洪阳表示:“十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积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天津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天津深化中高考改革。”荆洪阳说,“本市是全国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2017年启动实施,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高考新方案,英语一年两考,高职院校实行春季招生,有效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2019年,本市启动实施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初中学业考查科目全部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确保中考更加科学公平、规范有序、监督有力。”

天津深化高校“放管服”改革。荆洪阳介绍,本市向高校下放了学科专业设置、编制及岗位管理、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管理使用等6项自主权,有序推进高校自主审核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自主制定招聘标准条件,自主公开招聘人才,自主制定职称评审办法,自主确定绩效工资分配形式,有效激发了高校办学活力。特别是实施高校人员总量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高校多年的人员编制不足问题。

天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负面清单专项整治,清理了450个相关政策文件,出台了39个配套政策制度,启动了78个改革试点项目,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十年来,天津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采取区内竞聘、交流轮岗、跨校兼课等举措,打破校际编制和岗位壁垒,盘活存量编制资源3100余名,3600余名教师参与区内跨校竞聘,有效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2015年,天津市全面启动实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教师交流轮岗1万余人次,校长交流轮岗1553人次,教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同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待遇保障长效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增加乡村教师绩效工资,提高特殊教育补贴标准,有效激发了教师长期从教的积极性。

此外,加大教育帮扶力度,全市928所中小学与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区2095所中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2019年以来,选派898名教师“组团式”帮扶西部地区支教,每年选派两批次600名大学生到新疆和田地区支教,已形成常态机制。全市54所职业院校对口支援7省市27个州县,援建和田职业技术学院、承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万余名职教师资,天津教育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

天津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荆洪阳介绍,天津茱莉亚学院建成启用,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添新平台。今年,来自美国、韩国等8个国家的33名首届硕士研究生已顺利完成学业。首创并在欧亚非三大洲19个国家建成20个鲁班工坊,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对外交流的知名品牌。

荆洪阳表示:“新的时代,教育将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将瞄准人民群众所需所盼,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勇气和魄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教育治理效能,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现代化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孙志良介绍:天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孙志良对天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做了全面介绍。“天津在全国率先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学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面向中小学生开放260个高校重点实验室、场馆等,大中小学跨段共建、联合备课、交流互动形成常态,思政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孙志良介绍,天津挂牌245个区级、1934个校级“实践课堂”资源单位,形成“新时代实践行”“同学去哪里”等实践活动品牌,大学生西部支教年年超额报名;“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抗疫直播课收看过千万,“初心映照新时代”全媒体思政课浏览量过亿,育人效果明显提升。高校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规模翻一番,在全国率先实现配备双达标,6名深受学生喜爱、也热爱学生的最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

孙志良说:“天津坚持五育并举。重视体育建设,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十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上升23.71个百分点。呵护身心健康,设立24小时阳光心理热线,学校 1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市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5.12个百分点。推进美育改革,加强学科融合,丰富美育实践,在全国率先举办市区校三级文艺展演20年,建成美育实践基地19家。深化劳动教育,打好课内课外‘组合拳’,认定12个市级、226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90%以上学校实现学生自主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各项主要指标落实率全国第一。”

此外,天津坚持以学生为本。应对疫情影响,各区、各学校统筹国家、市、区、校四级优质课程资源,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切换。深入学生一线,建立高校书记校长直联学生制度,实行辅导员进宿舍办公,始终和学生在一起。深化家校共育,推进中小学家访常态化,入户家访超百万人次,家校关系更加紧密。关爱困难学生,十年来投入100多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规模超过300万人次。培育优秀典型,先后培养出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最小志愿者”纪施雨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南开大学8名学子携笔从戎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成为天津学生奉献祖国、砥砺奋斗的青春缩影。

 

——天津市教委一级巡视员孙惠玲介绍: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天津基础教育十年来从“有”到“优”

孙惠玲表示,过去十年,天津聚焦基础教育,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实现新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上实现了新突破。

孙惠玲介绍,本市统筹推进幼儿园资源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推动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制定各级各类幼儿园质量标准规范,开展提高保教质量专项培训,率先探索科学幼小衔接,不断提高保教质量。率先建设市、区、园三级监控系统,将全市幼儿园纳入监控范围,确保幼儿园安全稳定。

本市先后投入120亿元,完成三轮次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全市12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标。2015年,作为全国第三个省份,16个区县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2022年,4个区被国家认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实施“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工程”,市直属学校合作办学35所,结成“区域发展共同体”9个,成立办学集团69个,建立学区213个,学区化办学达到99%,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持续开展“提质增效”等三个专项行动,明确17条举措、21个重点项目清单和17个负面清单,率先分学科制定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率先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率先编制优秀作业案例集,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不断强化。

此外,本市聚焦“育人方式变革”。实施普通高中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先后投入56亿,新建农村高中11所,改扩建学校75所,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全部达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平稳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高质量建设50所特色高中、54个学科特色课程基地,1区、3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本市高水平培育30所品牌高中,力争建成一批依法治校、全面优质、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品牌高中。同时,启动建设35所“强校工程”项目学校,带动城乡普通高中协调发展。

孙惠玲表示,本市将以高质量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为契机,不忘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基础教育。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罗延安介绍:天津职业教育全国领先 “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

罗延安介绍,天津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本市制造业发展的推进器,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从获批全国唯一“国家现代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到获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荣获职业教育领域首个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再到教育部与本市实施共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取得了瞩目成绩。此外,职教院校主动服务国家大局,为中西部地区19省市培训万余名师资,形成精准帮扶的“天津经验”。

天津市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工业大学、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等5所高校的应用经济、数学、化学、化工、纺织科学、临床医学、中药学等14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国民航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围绕本市12条重点产业链,新增和动态调整100余个应用型本科专业点、38个博士点、116个硕士点,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认定南开大学等10所高校特色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遴选49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学科专业布局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更趋合理。师资队伍中拥有30名两院院士、900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了像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2021年高校各类科技经费投入近68亿元,其中企事业委托技术开发转让类合同金额近14.5亿元,新建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罗延安表示,今后将聚焦天津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加快探索新型产教融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对接,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采用:津云赵颖妍文/戴涛摄影)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