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福山:“五大优势”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在我国,县域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正所谓“县域强则省域强、省域强则国家强”。
山东长裕玻璃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王植磊/摄
赵侃 刘宏 本报记者尹明波 山东烟台福山区锚定全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紧扣“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233”工作体系和“12335”城市建设格局,努力从战略、产业、平台、项目、政策5个层面构建优势,大力发展新时代县域经济,扎实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走出一条以县域振兴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接续推进“双城驱动”
塑成战略优势
“战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总方向。烟台市‘12335’城市建设格局确定的14个方面重大工程中,我区以‘夹河新城’和‘夹河景观带’两大工程建设独占两席,凸显了福山在全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福山区委书记李金涛介绍说,事实上,福山区自2020年提出“双城驱动”战略后就拉开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全方位、高水平产城融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帷幕。
南部夹河新城。跻身全市“九大片区”之一,创新实施“国有投资公司+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进世界500强、央企中铁建投合作进行近200亿元的一二三级联动开发,2021年,以完善新城城市功能和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为目标,推进实施了懿荣中学、东关大桥、夹河生态园排水等总投资18亿元的12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围绕文体创意、休闲旅游、医养健康、创新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总投资约260亿元的17个重点产业项目。
北部智造芯城。抢抓省级国际招商产业园机遇,推进片区内招商引资、净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优化“政企合作”,全面实施“标准地”招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等产业,全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影响力较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夹河景观带。紧密对接全市“以水兴城、携河发展”战略布局,依托夹河新城开发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实施水系治理、景观提升和功能性开发利用,打造以内夹河为轴线,两侧1公里范围为核心控制区的沿河14公里城市景观带和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
聚力锻造优势链条
塑成产业优势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心骨”。福山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在全市及自身历史发展定位中,始终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区为己任。经过多年的发展,2021年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共实现产值297.5亿元、增长11.6%,占规上工业比重57.9%;实现利润20.2亿元、增长10.9%,占规上工业比重57.7%。
在重点产业链条锻造方面,坚持以汽车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变速器、转向机、线束、车灯、冲压件、汽车内饰六大产品集群,产品种类220多种,是全市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部件产业基地”和“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聚区”;2021年,全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63家,实现总产值189亿元,增长4.8%。
同时,该区深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坚持产业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物流,提升对先进制造业的服务水平。现代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快递物流和城乡配送等业态模式竞相发展,物流产业在不断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向物流贸易、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转化,正积极谋划黄渤海国际物流港等具有变革性的大项目,努力打造“双循环”格局的重要节点。
优化提升园区功能
塑成平台优势
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放眼烟台,福山区优势得天独厚,高新区福山园、福山经济开发区、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福山片区三个省级园区发展成掎角之势,为福山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塑成了显著的平台优势。
高新区福山园。园区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32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新增5户,产值过5000万元企业新增9户,纳税过千万的企业新增2户,优质的产业项目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济开发区。共入驻各类企业1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户,“十三五”期间,53个总投资17.7亿元的产业项目陆续投产,培育了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瞪羚”企业。
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福山片区。自2019年申报获批后迅速推进,围绕中交泓福、高端石油装备、中南高科等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建成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轨道交通等产业的重要平台,全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影响力较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创新机制优化服务
塑成项目优势
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为打造“一切为了项目、一切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有效提升重点项目建设速度,福山区强机制、优服务、破梗阻,畅通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项目建设的热烈场景。
区级领导“全上阵”破解瓶颈。福山区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实行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区级领导“全上阵”包帮责任制,由区委书记、区长对重点项目总牵头负责,同时结合项目国土、规划、环保、征迁、施工、资金等各方面问题的实际情况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4个系统领导进行包帮。今年以来,27名区级领导对85个重点在建项目包帮推进,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瓶颈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节点任务,早日建成投产。
“双特派员”全流程跟踪服务。在区级领导包帮基础上,从各项目牵头部门选派专门科级干部作为重点项目包帮服务特派员,负责全程跟踪推进项目建设;从职能部门选派专门科级干部作为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特派员,为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供指导和帮助,“双特派员”以高效、优质的包帮服务为项目“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全区55名特派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开展“上门问需”走访活动,一季度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完成节点任务,开复工率达到95%。
“三张清单”全覆盖一体推进。为充分打好提前量,及时破解项目“卡脖”问题,对总投资1100亿元的8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按照“在建项目”“观摩项目”“拟建项目”“在谈项目”4个类别分别列出“项目清单”“问题清单”“督办清单”3张清单,对“清单”内项目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存在困难等,明确责任主体、结办时限,打通项目推进各个环节,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目前,4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20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519亿元的23个建设类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将完成投资80余亿元,实现项目开复工率和投资完成率两个100%。
联席会议“全方位”统筹力量。项目管理部门、区级领导定期组织审批部门、问题涉及部门、项目方、特派员等项目推进“主力”召开联席会议,就制约问题,逐项分析研究,定责任部门、解决措施、完成时限等,确保项目签约落户、手续办理、工程建设、投产投用等重要节点环环相扣、压茬推进。截至目前,已组织召开区级层面会议4次、部门层面会议9次,项目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或明确了推进路径。
强化制度集成创新
塑成政策优势政策
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福山区充分发挥政策拉动效应,深入贯彻国家“双减”、六方面33条和全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三批政策清单”,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释放37条政策红利。同时,建立28个区直部门政策落实周通报机制,统筹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高效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该区共落实政策235条,其中对上争取类133条、贯彻执行类102条。
政策优势提供了发展的支撑力和推动力。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5.8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56:48.9:44.5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82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33家,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11.8%;外贸进出口176.8亿元、增长25.1%;本外币存贷款余额690.34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福山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00亿元、400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4.8亿元、年均增长4.5%。2016年~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万元、年均增长7.7%。同时,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约束性、控制类指标稳步下降,连续三年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在我国,县域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正所谓“县域强则省域强、省域强则国家强”。“针对产业结构、资源要素、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我区将继续抓好县域经济全面振兴工作。”李金涛表示,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次要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建设,全面塑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发展优势,接续实施“双城驱动”战略。“此外,我们将加快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质要素资源,推动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