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2022(第五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在青岛召开

2022-08-26 15:04 中国发展网 孟彦
航空科技

摘要:8月24日,2022(第五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在青岛拉开帷幕,大会为期3天。本次大会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以“新一代航空装备与技术”为主题,通过表彰奖励、主旨演讲、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推进航空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促进“科创中国”建设落地生根。

孟彦

8月24日,2022(第五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在青岛拉开帷幕,大会为期3天。

本次大会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以“新一代航空装备与技术”为主题,通过表彰奖励、主旨演讲、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推进航空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促进“科创中国”建设落地生根。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系统工程专家张彦仲担任大会主席,并做了主旨报告。

大会系统梳理了近两年航空科技及产业进展,举办了中国航空学会年度颁奖典礼,对55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2名科技创新人才、32篇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以及41幅全国无人飞行器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进行了表彰奖励。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应红、冷劲松,巴西国家工程院院士乔奥•路易斯F•阿泽维多等10名中外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围绕新一代航空装备与技术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航空科技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领域之一。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表示,“近年来,我国航空科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奋楫争先,这次大会表彰的55项创新成果,涉及航空发动机涡轮旋转部件、大型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航空关键核心构件研制、大型飞机结冰预测等前沿领域,这些技术自主可控,拥有完全自主产权,对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将起到重大引领作用。”

大会安排《航空工业数字转型与复杂产品创新研发》《新能源电动飞机关键技术》《飞机总体启动》《增材制造》以及《标准与航空应急救援》等七个专题论坛。同时受表彰的研究生论文作者交流分享了他们论文的主要观点。

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中科招商航空等航空领域相关企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代表以及航空爱好者共500余人参加了大会。

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已成为我国航空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科技盛会。

(作者系中国航空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延伸阅读:2022(第五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颁奖项目(部分)

航空发动机涡轮旋转部件低流阻高效换热理论及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国家战略产品。我国航空高温旋转部件设计准确度低,烧蚀等问题频发,严重制约了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该项目成果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旋转部件设计所面临的有关“机理不明”、“规律不清”、“方法不准”等三个问题,在国内率先开展涡轮叶片冷却结构边界层特性研究,首次凝练边界层内流场及温度场分布规律、提出了非对称冷却结构、并发展了旋转修正方法。相关成果在我国多个型号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有效支撑了航空发动机设计,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大型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与强度评估技术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航空复合材料急需解决控形、控性、控用三大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系列针对解决关键核心问题的设计准则与技术方法,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结构的工程适用性,有关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一举打破国际垄断。项目成果实现了我国先进飞行器复合材料用量30%的跨越,有力支撑了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的创新研制。该发明所涉及的多项关键技术有力支撑了我国航空结构复合材料应用比例的大幅提升,进一步完善了航空复合材料理论研究体系。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16个航空型号的研制当中,推广应用于航天和高铁等6大行业21型装备研制中,延伸应用于30多家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科研中,创造了较大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性能/大规格铝合金关键构件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实现我国的先进战斗机、国之重器C919大型客机长寿命、高减重、低成本的设计目标,相关航空关键核心构件迫切需要选用高性能/大规格铝合金。“高性能/大规格铝合金关键构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成果满足了这一国家战略上的急需,研制出了四种高性能大规格国产2024、2124、7050、7475铝合金及其主承力构件,全面提升了高性能/大规格航空铝合金的技术水平、主承力构件整体化制造技术水平,实现了关键核心构件的国内自主可控。研究成果正在C919大型客机、运输机、直升机上扩大应用。已经创造了重大的军事、经济、社会效益,对推动我国航空科技进步有重大作用。

大型飞机结冰预测和高效能防冰设计与验证技术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飞机结冰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结冰安全防护花费巨大、规律预测难、自然条件复杂、安全性难于验证等,严重制约了航空安全高效运输。本项目成果历经13年攻关,揭示了有关机理,突破了相关技术,提出了高精度结冰模型和模拟算法,满足了国际最新适航条款,并发明了相关探测技术,形成了高精度结冰预测及高安全、高效能的结冰防护关键技术。项目组成果成功应用于ARJ21-700和C919等飞机,经过了160000小时航线安全运营的考核,使防冰延迟打开时间提升到10分钟,可在80%的结冰飞行场景下实现非热防冰,获得了中国民航局的认可,在我国大型飞机的全天候安全高效运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超声速燃烧增强机制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朴英,牛健,吴万同,邵文清,曹文杰,刘海,王浩苏,郭帅帅,刘建文,王树雷,单繁立,李辉,延冲,贺茗

清华大学,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空军研究院航空兵研究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一研究所

湍流燃烧是发动机设计的关键科学问题,在临近空间飞行器、大型运载动力设计中尤为重要。本项目历经十余年研究,深刻认知了湍流燃烧过程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创建了有关理论和方法,攻克了一系列国际难题,全面提高了临近空间飞行器动力系统设计水平。项目成果为发动机研制提供了火焰驻定和传播的理论依据,大大缩减了发动机试验试飞次数;为定位液氢液氧发动机的故障排除方向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新型煤基燃料在宽温度范围中的火焰稳定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节省了煤基燃料发动机试验试飞次数。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责任编辑:张守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