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强化“红色引擎”焕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摘要:政策法规“宣传员”、服务群众“协调员”、乡村振兴“参谋员”……全市各领域各层级党员干部“脚板沾泥”,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把党的政策带下去,把民情收上来,把问题解决好,以“多重身份”共同绘就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陈仕凯、石培璋、鲁利韦、记者罗勉报道 从汕尾市了解到,近年来,该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开展基层基础建设行动,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汕尾样板”。
强化“红色引擎” 打造“五治一体”社会治理格局
夏日炎炎的傍晚,汕尾市城区东涌镇碧桂园社区的健身小广场依旧热闹非凡。三五成群的孩子们们正争着轮流玩跷跷板,老年人们则在太极揉推器前有节奏地左右扭动着身子。“健身器材越来越多样化了,新添的器材我都有用,年纪大了就得多运动啊!”年过七旬的王大伯每天吃完晚饭都会来这里健身。
碧桂园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条件的改善得益于“揭榜共建”活动的开展。作为汕尾市首批城市社区“揭榜共建”活动单位之一,结对共建以来,汕尾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针对碧桂园社区丰富群众文化精神生活和添置健身器材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服务。
放眼汕尾,参与“揭榜共建”活动的各党支部书记服务团队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将基层高频需求的法律服务、卫生健康、科普文化等送上门、送到家,形成“一核多元、共建共治”的基层服务生动局面,真正让群众深刻感受到“惠从党来”。
“在不影响城市规划的情况下,建设一座公益性骨灰楼,解决先人骨灰安置难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推进殡改工作……”在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金町村的党群议事厅里,一场议事协商会议正在召开,参与会议的有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代表和村“两委”干部,他们手握“赞成”、“反对”“弃权”的牌子,为决议事项投出坚定的一票,整个议事过程都有视频记录,决议结果向公众公开,真正实现“需求由村民表达、问题由村民讨论、事务由村民参与”。
随着“四议两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村里的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金町村的老党员、退休干部和热心乡贤还自发组成“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成功协助村村两委解决了拖欠工薪、口角打架等大小纠纷近100宗,有效将基层的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期。
在积极探索基层共治、自治的同时,该市坚持法治“定纷止争”,推行“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户一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坚持德治“春风化雨”,实行文明行为“积分管理”,设立爱心食堂、关爱基金,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村史馆”融合发展;坚持善治“提质增效”,以大发展促进大治理,纵深推进“三大行动”“六大会战”,创新基层综合治理“一中心两平台”模式,升级打造“矛调中心”处置平台。在党建旗帜的引领下,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焕发出汕尾基层治理的新活力。
激活“红色细胞” 建强镇村组三级战斗堡垒
“没想到不出镇,在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办好营业执照,而且速度特别快,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太方便了!”家住汕尾市陆丰市金厢镇埔边村的村民吴泽焕想开一家特色小吃店,由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吴泽焕“足不出镇”就办好了营业执照。
为解决“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汕尾在全省率先完成镇街体制改革,以“赋权强镇”为重点,扭住镇街党(工)委“龙头”,构建党(工)委统一领导的“一中心、四平台”工作架构,推动448项县级执法权限下放到镇街,让企业和百姓办事更省心、省力、省时、省钱。
“问、答、述、评”环环相扣,台上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讲经验,台下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提问点评,座无虚席,氛围热烈……连日来,陆丰市将村级党组织书记“打擂比武”活动向基层延伸,全面开展“一月一主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论坛活动,开设乡村干部能力提升“新课堂”,进一步点燃村级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激情,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书记论坛是陆丰市推进“头雁工程”的一个铿锵注脚,也是汕尾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的一个生动缩影。
去年,汕尾坚持“好稳严实”的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镇村换届选举,村民小组长党员比例提升至52.3%。换届选举完成后,汕尾又紧接着常态化开展镇街党(工)委书记“登台打擂”、村级党组织书记“比武”交流,大力实施党员先锋指数工程、“赛龙夺锦、争创五星”和干部队伍“五识五评”,进一步激活“红色细胞”,筑牢基层堡垒,锻造能打硬仗的“狮子型”干部队伍。
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向重点村派出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一系列“组合拳”将汕尾村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值得一提的是,汕尾还针对村民小组“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的问题,出台《汕尾市村民小组管理办法(试行)》,聚焦“组织建设、决策机制、队伍建设、示范建设”等方面,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向村民小组延伸,推进村(居)民小组“三资”规范化管理,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切实兜牢村(居)民小组基层治理“网底”。
赋能“平安细胞” 创新“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机制
“某巷道里的废弃家具已搬走”“某居民楼内缺损的消防设施已配齐”“某小区内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已清理”……在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大屏幕上不断弹出巡查走访和事件上报的处置信息。
“‘民情地图’是我们实现治理手段、治理工具、治理方式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成功推动了组织机制、责任体系、治理模式的转变,探索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汕尾路径。”汕尾市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汕尾依托省、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果,聚焦“掌握民情、化解矛盾、优化服务、促进发展”,创新开发应用“民情地图”基层治理平台,汇聚公安、政法、自然资源等32个党政机关单位共435类数据,上线“疫情防控”“返贫监测”等13大类35个应用场景,初步建成“人、事、地、物、组织”的汕尾民情数据库。
“借助‘民情地图’建设,我们及时高效处理辖区各类问题,切实把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党委书记吴恒卫说。
“全科网格”是最贴近百姓的治理服务体系。汕尾以镇、村、组三级网格管理模式为基础,在全市划分大网格56个、中网格868个、小网格4555个,组建起一支覆盖全域管理、数量达1.8万余人的“全科网格”队伍,由网格员实现各类事件数据上报处置,及时全面掌握基层要情动态,推动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难在“格”中解,切实激活“平安细胞”,筑牢平安防线。
“网格员在巡查走访时发现异常情况,能处置的就地处置,需职能部门处置的便实时上报到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交由职能部门限时跟进处置。”陆丰市博美镇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许镇坚认为,“民情地图”形成的闭环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了让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汕尾市分别排查调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965起、3021起、4352起,排查化解成效逐年提升。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汕尾坚持县镇抓统筹、人往基层走,全面开展“一亲三心”活动,推动机关干部“返乡走亲”,利用节假日到基层走访,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问题;推动镇街干部“驻村连心”,全脱产驻村,“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推动村社干部“入网知心”,下沉到网格,组团式服务群众,实现“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推动基层党员“联户交心”,直接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排忧解难。
政策法规“宣传员”、服务群众“协调员”、乡村振兴“参谋员”……全市各领域各层级党员干部“脚板沾泥”,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把党的政策带下去,把民情收上来,把问题解决好,以“多重身份”共同绘就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