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天工集团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摘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冶天工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扎实的工作,苦干实干巧干,挖掘潜能、上下同欲、众人拾柴,汇聚发展新势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王敏 中国发展网记者 成静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天工)是中国五矿、中国中冶的核心子企业,拥有国家住建部核定的建筑、市政公用、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以及建筑、市政、冶金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拥有国家商务部核定的对外承包工程资格,是类型上拥有“三特三甲”、数量上拥有“四特四甲”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中冶天工天津有限公司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以及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公司具有丰富的工业、房屋建筑、市政道路、轨道交通等各类大型工程建设管理经验。
中冶天工始建于1948年,2006年采取分立式改制模式自山西太原迁入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经过几十年的开拓进取,公司已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国际化集团。七十余载,中冶天工秉持“诚信社会为本,客户满意为荣”的经营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擦亮企业品牌,先后承建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点工程,其中:神华宁煤杭氧3×101500Nm3/h空分冷箱安装工程为国内同类最大项目,蒙古国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工程为亚洲同类最大项目,沙钢5800立方米高炉、太钢660 平方米烧结机工程为世界同类最大项目,新加坡圣淘沙环球影城工程为世界第四座环球影城工程项目。同时,中冶天工以承揽天津地铁6号线为突破口开拓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空间,以高端城市综合体、大型场馆建设为重点深耕建筑市场,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特色主题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步伐,争做新兴产业的领跑者。
中冶天工先后荣获多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银奖、数百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其中三项工程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两项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30年精品工程”称号,一项工程入选“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党建引领走出转型新路径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钢铁产能急剧增长,钢铁需求量增长幅度没有同步跟进,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价下滑,钢厂效益下降。为应对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严峻形势,尽快提升新兴市场的竞争力,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中冶天工早在2006年就开辟转型的道路,采取分立式改制模式自山西太原迁入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2015年5月,中冶集团决定中冶天工天津总部和天津二十冶进行整合,成立新的中冶天工。经过几十年的开拓进取,中冶天工依托60多年的技术积淀,凭借在冶金领域沉淀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积极向基本建设、新兴产业领域扩展,用强大的科技实力为“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已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顺利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它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中冶天工党委深刻认识到企业转型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对于中冶天工来讲企业转型势在必行,加速企业转型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冶天工党委一直坚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坚定不移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构筑强大内生动力。
在中冶天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公司党委坚定企业转型不动摇,结合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在做强冶金主业的同时,积极向非钢业务转型发展,大力开辟交通市政、医疗教育、公共场馆、环境治理等新兴业务市场,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医疗康养建筑、高层建筑等非钢优势品牌业务。
转型闯出新路子,发展取得新成就。中冶天工经营规模持续较快增长,经营质效稳步向好。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年攀升,在中冶集团2019年度、2020年度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企业。
开拓创新 勇往直前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任务艰巨,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真正促进和保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冶天工党委联系公司的发展历程,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将企业的正向管理理念进行迭代升级,切实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运用领导班子党建联系点讲党课、“三会一课”、“两会”宣讲团等形式,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学习和宣讲,让职工深刻理解其内涵意义,通过征集评论文章、心得体会、诗歌散文等宣传形式,让职工进一步学深悟透,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企业更快更好转型发展。5年多来,中冶天工党委从“加强顶层设计”到“一体化管理体系”、从提出“像鹰一样重生”到“命运共同体”、从“工资是自己挣的”到“以奋斗者为本”再到“揭榜挂帅”,经历了融合筑底期、转型升级阵痛期、改革政策消化期、政策红利释放期,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中冶天工驶出了一条逆势上扬的发展轨迹,实现了涅槃重生。
浇灌营销满树繁花,推动“龙头”顺利转型。中冶天工持续完善营销布局、深耕区域市场、创新商业模式,紧盯“高大综新特”项目,着力打造高端品牌,冲刺高端市场。2021年,公司党委创造性开展“百年百项目”誓师活动,要求项目党支部与建设单位签订“党建共建”责任书,为“市场营销党员先锋队”授旗,进一步夯实“战场保市场”中的党建力量,为市场营销转型发展做好党建引领;中冶天工鼓励青年人员敢于攻坚克难、勇挑营销重担,组织召开“青年员工市场营销座谈会”,倾听营销人员的心声,进行“靶向给药”,消除疑虑顾虑,并出台《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激励办法》《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专职营销团队薪酬激励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制度,营造起“全员营销”的干事热情。近年来,百余名青年人员加入一线市场营销阵营,为“满树繁花”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推动市场开拓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地铁、城市地下管廊、大型场馆、医疗康养、主题公园、装配式建筑、艺术类院校、道路桥梁、市政、高铁交通枢纽、产业园区、新基建、城市更新、生态环保等领域承揽或完工一批标志性工程,成功进入国际标准音乐厅、超高层、肿瘤专科医院、机场建设等领域,一举创造多项国内天工首例。
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充沛企业新活力。中冶天工摆脱粗放式管理,坚持“集团管总、系统主建、实体主战”的思路,强化集中管控,打造一体化管理体系,实行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运营模式。中冶天工深刻认识到,肩负沉重的担子是阻碍公司转型发展的顽石,公司通过调研交流、明察暗访、“把脉问诊”,最终决定精简机关部门和人员、优化相关流程、强化“4+1”支人才队伍建设等形式,让企业转型“轻装上阵”,为企业转型发展营造“昂扬向上、携手拼搏”的浓厚氛围。中冶天工与天津有限公司两个机关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融合机制,打造精干高效的价值创造型总部机关。精简压缩管理流程,决策流与协同流分开,且决策流一般不超过5层。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打破“官本位”华山一条道,构建起专业技术和管理“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及双通道员工相互交流转换的机制,不断推进和强化“4+1”支人才队伍建设,打破收入分配“铁饭碗”“大锅饭”,弘扬“工资是自己挣的”正向价值观,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为企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彰显驻津央企实力与担当
2006年入驻天津的中冶天工,一直以来秉承为美丽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原则,承建了天津大无缝钢厂、地铁六号线、河东体育场等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疫情之初,积极发挥驻津央企的责任担当,向当地政府捐赠口罩、消毒水等紧缺的防疫物资,期间积极参与大寺隔离房改造、临时隔离点搭建等疫情防控任务,并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公司职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天津这座城市增添“天工关爱”。
中冶天工施工总承包“弹簧上的音乐厅”——天津茱莉亚学院工程是天津市的重点项目,目前已经迎来了第一批研究生的顺利毕业。天津茱莉亚学院是茱莉亚学院在美国本土之外的首家分院,是中美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有力见证,也即将成为天津、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文化枢纽。其成功建设将对中美文化艺术领域务实合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同时对区域文化教育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个项目意义重大、诸多难点汇聚,中冶天工勇挑重担,坚决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了让茱莉亚学院的设计构想走出概念,从梦想变成现实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成就了如今屹立于海河之畔的“工艺品”。该项目目前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天津市质量安全观摩工地,天津市安全文明工地,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天津市优秀农民工业校,天津市钢结构金奖,天津市“金奖海河杯”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冶天工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扎实的工作,苦干实干巧干,挖掘潜能、上下同欲、众人拾柴,汇聚发展新势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实、越走越宽,携手开创公司总量更大、结构更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的转型发展新格局,为美丽天津建设添砖加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天津发展改革系列成就展示之七
责任编辑: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