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破解河南商水县粮食“丰收密码”——伸缩式灌溉覆盖万顷沃土 数字化赋能成就高标准农田

2022-06-23 16:58 中国发展网 佘亚倩、范纪安

摘要: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142万亩以上,粮食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以上,亩均增产220斤,农业增收2.56亿元,把更多“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高产量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佘亚倩、记者范纪安报道中原沃土沐春晖,万顷良田翻碧浪。5万亩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全县116.5万亩高标准农田成就了这张“商水粮”闪亮的名片。商水县严守耕地红线,确保面积不减、产量不减,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142万亩以上,粮食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以上,亩均增产220斤,农业增收2.56亿元,把更多“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高产量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商水县坚持“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五化标准。近年来,商水县投资1.5亿元,,大力建设灌溉设施,降低了浇水成本,农民只需要支付电费,节约了大量浇水用工成本,经过计算每亩地节约浇水成本250元左右。此外,商丘县投资建设水肥一体机,弥补了农作物后期补肥的一个弊端,在水肥供足的情况下,产量增加特别明显。一年两季比一般流转农田增产400斤左右,增效500元左右。

商水县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农业增效的“最大增量”。商水县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手段,实现苗情、墒情、病情、虫情、灾情的远程监测、预警预报、智能管理。采取培训辅导、田间技术指导、统防统治等形式,科学管理农田,科技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县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23亿斤以上。在遭遇20年不遇特大汛情情况下,商水县把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指导14.4万亩受灾良田病虫害统防统治,对3.1万亩绝收地块及时铲除改种,全县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突破24亿斤大关,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1360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粮食工程中应不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只有走好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实现农业有看头、农村有奔头、农产品有说头、农民有甜头,商水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