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951元,内蒙古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见成效、乡村振兴开新局
摘要: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省级党委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综合评价中,内蒙古连续三年被评为“好”的等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齐英杰 记者梁喜俊报道 6月8日,记者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三牧”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主要政策、重点工作平稳有序过渡,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完成了“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的工作目标。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省级党委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综合评价中,内蒙古连续三年被评为“好”的等次。
“脱贫攻坚成果基础更加牢固。”据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薛勇介绍,2022年中央和自治区安排衔接资金86.76亿元(中央35.26亿元,自治区51.5亿元),同比增长3%。现已下达各级到县衔接资金66.04亿元,实施项目2473个,开工率达92.2%,资金支出进度42.2%。对2012-2020年扶贫项目形成的601亿元资产,建立经营性、公益性、到户类“三本账”,分级分类落实管护责任,保障高效运营。同时,将42.41万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在86个旗县开展“防贫保”覆盖103万农牧民,切实兜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群众增收效果更加明显。”薛勇说,“2021年底,全区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951元,同比增长13.98%,位居全国25个有建档立卡脱贫人口省区市的第3位。”在产业发展方面,内蒙古将符合条件的脱贫旗县纳入18个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13个农牧业产业集群重点旗县范围之内。继续向脱贫旗县倾斜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亿元以上,全区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的比重超过55%,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持续扶持628家扶贫龙头企业、276家帮扶车间,带动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增收。2021年衔接资金支持项目覆盖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49.3万人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2022年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398个,通过资产收益、入股分红、订单收购、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等机制带动增收。
在就业帮扶方面,内蒙古印发2022年全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7条措施,建立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情况通报机制,出台乡村公益岗位管理办法,支持各地结合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项目实施,合理有序扩大乡村公益岗位规模。推广“以工代赈”拓宽就业渠道,优先安排脱贫人口通过参与农田水利、村庄道路、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美化等建设,获取劳务报酬。截至5月底,全区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岗就业18.8万人,同比增长3%,预计6月底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内蒙古“异地同城”服务模式为脱贫人口提供“心贴心”就业帮扶等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重点地区帮扶更加有力。”薛勇告诉记者,倾斜支持10个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细化实化14项倾斜支持政策。内蒙古已向重点帮扶旗县下达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23.33亿元,占中央和自治区下达衔接资金的35%。推动省级领导和大型国有企业实行“双包联”机制,确定28家中直和自治区国有企业结对包联15个国家和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还启动了向重点帮扶旗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工作,安排405名科技特派员开展产业指导帮扶。特别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2022年计划投入4.9亿元后续扶持资金,实施项目68个,持续推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配套,确保搬迁群众实现能融入、稳得住、能致富。
“社会力量帮扶成效更加凸显。”2022年北京市计划投入内蒙古的14.94亿元协作资金已全部到位,推动产业、就业、消费和人才等帮扶,创新开展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围绕自治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用好北京市非首都功能区疏解政策,搭建京蒙产业对接平台,支持北京市企业共建产业园区。40家(其中今年新引进9家)北京企业新增投资7.15亿元,共建产业园区53个(今年新增2个),124个援建帮扶车间全部开工运行。积极推动29家中央单位对接31个脱贫旗县,制定年度帮扶计划,重点推动产业、就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区1339家民营企业与3171个嘎查村开展结对帮扶,筛选44家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结对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旗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加扎实。”内蒙古出台《自治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厅际联席制度。制定乡村建设行动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合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2021年摸排整改问题厕所15.38万个,新建改造农村户厕8.84万个。内蒙古分类分区推进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在4379个嘎查村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试点推进人畜分离工作;在3个旗县、67个村镇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推广积分奖励、设置公益岗位、评定信用星级等治理方式,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引导脱贫群众勤劳致富。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项目,实现生态建设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度融合。
薛勇表示,乡村振兴部门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村牧区农牧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务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脱贫群众和脱贫地区收入水平,扎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