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江西窑下村:“党员联户”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2-06-09 15:02 中国发展网 华斌

摘要:从抓特色产业到乡村旅游,窑下村不断拓宽富民之路。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紧扣“三强三聚”工作思路,聚焦组织振兴、产业富民、乡风文明“三大工程”,强基、赋能、铸魂,争取打造成有特色、可复制、有亮点、有成效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王轶涛 记者华斌报道 出萍城向南,沿着秀美的231省道,在桐花两岸间穿行,只需半小时车程,便来到了江西省芦溪县南坑镇。雨后的小镇像一幅水墨画,移步换景、俯仰皆画。走进镇中窑下村,一个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的村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窑下村,过去因为交通闭塞经济相对薄弱,是江西省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2021年以来,该村两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成绩显著,先后荣获江西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村和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从贫困村到宜居村,窑下村的蜕变,正是江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实施“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取得初步成效的真实写照。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日前,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意见》,明确了乡村振兴“三步走”目标任务,提出到2022年底,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起步开局,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到2025年底,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底,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基本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窑下新改变

“打造改进乡村治理的样板,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路文革介绍,实施乡村振兴,要以联系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

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窑下村推行“1+10+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由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0名左右骨干党员,每名骨干党员联系N户群众,全村46名党员按照月联月访的要求,每月固定一天作为“党员联系服务日”,在定期走访、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政策宣讲、听取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急难愁盼。

“党员联户的方式,不仅可以传达好党的政策,也可以了解农户家庭情况,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样一来,村民的积极性更高了,人心也更齐了,村内氛围也更好了。”窑下村党支部书记廖小群告诉记者,自窑下村乡村振兴综合体建设以来,窑下村党群同心、齐抓共管,全体村民齐发力。探索试点“5+2”产权改革,通过林权抵押融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无偿拆除空心房8座、棚屋16间,无偿征用土地林地50余亩,1个晚上签订好58户房相改造协议书,3天流转好150亩耕地、300亩林地至村集体公司,5天迁坟48座,7天完成株树下2.3公里路基铺设,刷新窑下新速度,实现了群众真满足。

多举措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窑下村陶瓷点缀的矮墙后是各种各样的林园,其中,有一片桃园十分显目。“这叫秋雪蜜桃,是县里‘五个千亩’产业项目之一。光我们村就种有150亩。”村支书廖小群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桃林丰产期每亩可挂果1000公斤,每公斤批发10元,一亩地的产出1万元左右。按照县、公司、村5:3:2的合作方案,每年仅此项村集体就可增收30万元。”据悉,窑下以前是个经济薄弱村,村民们大多在外面做点零工,村集体收入不足万元,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此外,该村充分发挥人文生态优势,建设窑文化研学中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心、志愿者培训服务基地三大特色平台,规划宋元古街、文创集市、特色民宿、漂流徒步等产业,带动乡村旅游迸发活力,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2年有望突破50万元。

从抓特色产业到乡村旅游,窑下村不断拓宽富民之路。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紧扣“三强三聚”工作思路,聚焦组织振兴、产业富民、乡风文明“三大工程”,强基、赋能、铸魂,争取打造成有特色、可复制、有亮点、有成效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