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跻身“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将建设100个海绵项目
摘要:“机制建设分三步走,2022年6月底前,修订完善海绵城市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强化全流程管控;2022年12月底前,实现供水、排水和公共海绵设施统一运营;2023年颁布实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金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徐朝晖、记者沈贞海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在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组织的竞争性评审答辩中脱颖而出,随后顺利通过公示,正式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二批25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也是该批浙江唯一入选城市。
据了解,未来3年,金华市将获得9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补助,配套市级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支持,高标准建成10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同时,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的重中之重,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海绵示范城市。
力争通过3年创建,金华城市安全韧性进一步提高,可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城市生态底色进一步擦亮,市区内河生态流量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市区交接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创新“+海绵”模式
金华是国内较早探索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之一。早在2014年就建成“与洪水为友”的燕尾洲公园。2016年起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先后完成154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08亿元。据统计,中心城区34.6平方公里范围已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占建成区的31%。
2015年以来,该市先后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等20余项配套政策,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等16项相关规划,制定符合金华微丘地貌特征的6项技术标准,探索出“污水零直排+海绵”等具有鲜明金华特色的技术方法,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体系基本建立。
“金华市9个县(市、区)中有6个获得省级海绵财政支持,湖海塘、赤山公园等入选省海绵城市典型案例。”金华市建设局城建处相关人士介绍,起步较早、推进扎实、前期成效显著,是这次该市从全国34个申报城市中胜出的重要原因。金华市连续8年夺得浙江省治水“大禹鼎”奖,其中就有海绵城市建设一份贡献。
全域推进:实施“243”行动
未来3年,如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质量打造全国示范城市?
金华市为此谋划了“243”行动:“2”即建成“水系发源地海绵城市示范”和“微丘地貌区洪涝统筹示范”2个示范。“4”即从流域、城市、设施、社区4个层面构建完整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3”即打造洪涝统筹、多源补水、生态修复3个海绵重点板块。
据了解,2个示范针对金华地貌水文特点设定。围绕2个示范,金华海绵城市建设从4个层面展开。
流域层面:统筹完善钱塘江流域和金华江区域防洪布局,实施“三库三溪”、金华江治理二期等9项工程,市区主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城市层面:市区谋划的十大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将全面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设施体系层面:实施管网提升、应急能力建设等19项工程,实现“标内降雨不成灾、超标降雨少损失”。
社区层面:深度融合“+海绵”理念,未来3年实施24项工程,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00个以上,建成445个“污水零直排区”,探索建设海绵城市负碳社区。
3个海绵重点板块,也结合各自特点对标打造。
通园溪板块:打造微丘地貌区域洪涝统筹建设标杆,实现洪涝的联防联调,有效应对30年一遇降雨;长湖板块:打造季节性缺水河流多源生态补水标杆,补水能力达到每天3万吨;后龙渎河板块:实施暗渠复明和生态修复,打造高密度建成区河流生态修复标杆。
全国示范:运行管控“一体化”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243”行动,确保50%以上建成区达到19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金华市对长效机制建设做了充分谋划。
“机制建设分三步走,2022年6月底前,修订完善海绵城市绩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强化全流程管控;2022年12月底前,实现供水、排水和公共海绵设施统一运营;2023年颁布实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金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数字赋能上,金华市将进一步聚焦多跨协同、流程再造、重构重塑,实现现场监测、预警研判、智慧调度、闭环处理等全流程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智治。根据计划,2022年6月底前,迭代升级城市内涝及安全运行平台;2023年6月底前,建成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平台,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金华示范经验。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