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浙江金华婺城2500亩小麦迎来丰收季

2022-06-07 17:4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图为农民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收获小麦。新华社

本报讯  翁哲宁  记者沈贞海报道  近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长山乡石道畈小麦种植基地内,一派忙碌的小麦开镰丰收景象,小麦产区开启收割模式,争分夺秒抢收小麦确保颗粒归仓,只听见收割机作业隆隆声、风吹麦浪沙沙响在田野回荡。

“这两天我们正组织农机抢晴快收,争取5天时间收完。”石道畈小麦种植基地负责人虞东红介绍道。在其身后,三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麦田中往返穿梭,将饱满的麦粒与秸秆分离,然后将麦粒纷纷滚入运输车的蓄粮仓中。

“在小麦的播种、喷药、收割过程中,我们全部采用全机械化,不仅节省了时间、劳动力,也提升了小麦的亩产量和品质。”据介绍,4台收割机每天能完成400余亩的小麦收割,相比以前的作业效率要提升了至少几十倍。

去年起,为进一步助推农业增产,提高农田利用价值,虞东红将原来部分种植一季水稻的田块调整为“小麦-单季稻”熟制,再加上非粮化整治成效初显,部分新增田块也种植了小麦,促使小麦播种面积连年增加。据介绍,去年婺城区小麦种植面积296亩,今年增至2500亩,亩产约为580斤,实现量与质的双重飞跃。

今年以来,婺城区稳妥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改善土壤理化现状,为粮食生产腾出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婺城已完成整治优化面积3.29万亩。

“4·15”疫情期间,婺城区制定《关于“三区”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的工作提示》,工作人员全程跟踪管理,在确认承包田块位置和所属粮食功能区后,定位具体田块和通行路径,交接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到封控区作业,采取居住地和作业地块“两点一线”作业模式,全力解决农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春耕生产的影响,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效益“四位一体”保护,将耕地保护监督管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