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天津市召开2022年重点项目政、金、项对接成果新闻发布会

2022-05-19 12:36 中国发展网 王敏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王敏 记者 朱波 报道  5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天津市2022年重点项目政、金、项对接成果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魏广勇介绍了天津市2022年重点项目政、金、项对接成果的相关情况,市金融局副局长武岳、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夏洪涛、农业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张敬涛、华电集团天津分公司总会计师朱凤娥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天津市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魏广勇介绍:

今年2月,我们聚焦国家政策导向和“十四五”规划,发布了676个、总投资1.8万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清单,项目的规模、质量均比往年有所提升。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关键作用,我们持续加大融资对接服务力度,组织金融机构对接项目融资需求,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支持项目建设,已形成系列对接成果,为重大项目建设夯实了资金保障。今天,我们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形式向社会集中发布,促进更多市场主体了解政、金、项对接成果,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来。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政、金、项对接开展情况

自重点项目清单发布后,我们迅即制定推动落实工作方案,和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等部门以及农业银行天津分行等金融机构,聚焦重点项目融资需求,一项一策推动解决。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协同配合,同向发力。充分发挥“总项目办”作用,主动发力,市区协同对项目进行摸底排查,畅通项目联络渠道,核实项目融资需求。与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等共享项目信息资源,借助“津心融”平台和产业链金融服务专班,引导农业银行天津分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形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步前行的工作格局。

二是分类梳理,靠前对接。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产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结合项目性质和所在区域,分三批组织21家金融机构召开项目融资对接会,先后对接452个、总投资1.17万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现场推介发展前景好、融资需求迫切的重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靠前服务,主动开展融资对接。

三是强化服务,跟踪问效。针对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我们组建工作专班,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通过电话调研、线下走访等多种方式做好跟踪问效。同时,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服务座谈会,听取重点项目对接进度和成效,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围绕重点项目特点优化金融产品,扩大授信和放贷额度,加快贷款投放审批进度,推动重点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

二、政、金、项对接总体成果

截至4月底,21家银行机构共对接项目1500余次,向126个重点建设项目授信3137.44亿元,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将逐步到位。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农业银行天津分行授信额度位列前三。

从投向领域看,重大基础设施领域授信额度占比73.34%,重大民生改善领域授信额度占比16.32%,产业链提升领域授信额度占比9.5%。从投放主体看,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授信额度占比89.65%,股份制银行授信额度占比8.74%。

三、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协调推动力度,不断深化融资对接的方式方法及成效,实现更多放贷额度,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稳定金融保障。

一是开展常态化对接。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会,向各金融机构定期梳理推送重点项目信息,持续跟进重点项目对接进展,逐项梳理对接过程中存在问题,靶向施策及时疏通堵点。

二是提供高效化服务。与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联合建立天津市重大项目融资对接长效机制,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拓宽思路、创新产品,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

三是推广典型化经验。系统梳理政、金、项对接成果,总结各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予以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提升企业来津投资创业的热情和信心。

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领导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如下:

——市金融局副局长武岳介绍:

近年来,金融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强化金融服务、支持有效投资,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活水”。

一是出台金融支持政策。4月28日,我局会同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银保监局、天津证监局出台《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从扩大信贷有效供给、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等3方面提出11条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包括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展期或续贷等措施,强化重点企业和项目金融帮扶,同时通过启动重点产业链服务2.0版、用好货币政策资金、减费让利等,整体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同时,我们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推动金融机构细化落地惠企政策,梳理27家金融机构77项惠企政策,形成了政策汇编,积极向项目和企业进行宣传。

二是匹配充足信贷额度。推动金融机构用足用好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等低成本政策资金,加大信贷资源供给。鼓励金融机构针对重点项目匹配专项信贷额度,强化联合授信、银团贷款,优先配置信贷资源、优先给予续贷支持、优先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范围,重点针对京津冀协同、补民生短板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了充足的信贷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比如年初国家开发银行针对疏解非首都功能项目需求,专门安排了4000亿元规模的疏解贷产品,工商银行天津分行、邮储银行天津分行等银行均安排超百亿元的额度支持我市重点产业和项目。

三是全力优化融资服务。各金融机构纷纷组建工作专班,建立重点项目专属服务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名单化”管理,配备专人深入项目一线,“一对一”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全程紧盯资金落实。同时,建设银行、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优化审批流程,建立项目融资服务“绿色通道”,在项目入库、授信评审、审查审议、合同审批等多个阶段予以优先办理,缩短信贷审批时限,保障项目资金时效性需求,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特别是在能源电力保供方面,我们组建快速对接服务机制,为多家重点发电企业解决稳贷续贷和新增资金需求60亿元。目前,我们正在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共同建立重大投资重点项目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加强重大项目资金要素保障。

四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充分发挥“津心融”平台作用,运用大数据及技术支持,全面提升针对重点企业的金融产品信息共享服务,通过“1类数据+N类产品”创新机制,开设线上融资产品“超市”,实现金融产品“明码标价”,变“上门申贷”为“在线选贷”。同时,以融资需求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推动金融机构开发相适应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截至4月末,“津心融”平台共入驻了银行、保险、租赁、担保等七类67家金融机构,合计发布294项金融产品,授信金额205.6亿元。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夏洪涛介绍: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金融调控政策和人总行的工作部署,适时灵活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主要动力,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始终是金融工作的重点。

前4个月,全市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我市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注重做到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已为126个重点项目授信3137.44亿元。其中,围绕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对制造业长中期信贷支持力度,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4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22亿元。有效保持了对轨道交通、能源保供、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支持,4月末,此类贷款同比增长7.66%,比年初增加294亿元。积极加大对绿色转型项目的支持,9家银行已申报获批7.9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专项政策资金,支持对73个绿色减碳项目发放贷款54.3亿元。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各涉农金融机构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项目新增信贷75亿元。同时,在债券市场中长期融资规模稳步扩大,今年1-4月我市企业共发行中长期债券295.59亿元,同比增长24.58%。其中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融资80.51亿元,同比增长79.83%。

近期,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就加大对有效投资等金融支持力度提出了明确的政策举措。下一步,我分行将围绕政策落地落实,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融资“会商+对接”工作机制。与市发展改革委等政府部门开展常态化的工作会商,监测推动项目融资服务工作,对银行在落实政策方面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及时会商研究解决。同时,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的融资对接路径,整合全市重点项目基本信息和融资需求,及时向银行推送项目清单,组织银行深入对接项目融资。

二是进一步完善政策落实“指导+评估”工作机制。下一步,我分行将重点围绕保持信贷稳定增长、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导向,对银行开展一对一的信贷政策指导和落实情况评估,督促银行提前规划,做实做细信贷项目储备工作,在项目行政审批和其他放款条件落实后,及时保障项目融资需求。

三是进一步落实项目融资“政策+市场”保障机制。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等有专项政策支持,要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政策工具,继续利用债券市场创新产品,为项目建设提供低成本资金。对轨道交通建设、城市更新领域的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积极推广银团贷款,搭建新型融资模式。

——农业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张敬涛介绍: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委办局和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农行天津分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全市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渠道、主力军作用,为我市“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截至2022年4月末,农行天津分行存贷款总规模、对公结算账户总数均居同业首位,人民币公司类贷款比年初增量超百亿,同业排名首位。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市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农行授信超400亿元、涉及项目20个,贷款投放额同业排名首位。

农行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发挥国有银行主力军作用,通过与市重点项目办无缝对接,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重点项目,主要采取五方面举措:

一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强化“走出去”“引进来”金融服务。主动对接天津“十四五”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民生改善、产业链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其中,地铁项目承贷、投放份额均居同业首位。

二是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聚焦“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加大制造业企业金融支持,助力产业链发展能级提升,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千户。支持“天津信创谷”建设,设立全市首家信创支行,与千余家科创企业建立合作,科创企业贷款增速农行系统内排名前列。

三是扎实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在大力支持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同时,加大重点项目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通过普惠E贷、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产品便利化服务小微企业,让普惠金融之水滋养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同业排名第一。

四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双碳”国家战略部署,挂牌农行首个“零碳网点”;聚焦绿色交通、生态环境治理等七大领域重点客户,通过投资碳中和债券、碳配额质押贷款等模式创新绿色金融服务。

五是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设施农业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推广乡村特色产业“一产业一方案”,创新推出“稻农贷”“设施农业贷”等产品,涉农贷款余额四大行排名首位。创新打造“一站三平台”服务品牌,广建“惠农通”综合服务站,打造“乡村振兴E码通”平台,推动“三农”业务“一码通办”。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农行天津分行的关心支持!我行将持续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监管部门工作要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民生保障,全力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

 

——华电集团天津分公司总会计师朱凤娥介绍:

华电海晶光伏发电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盐光互补”项目,总投资约63亿元。项目在天津海晶盐池区域上建设光伏,将形成“水上光伏发电、水面蒸发制卤、水下水产养殖”的独特立体循环生态模式。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发电标煤约50.12万吨,减少CO2约125.66万吨、SO2约10685.43吨、NOx约17364.9吨,将为降低天津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发挥重要作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天津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贴心帮助。市发展改革委将我们公司列为定点联系企业,委主要领导多次赴公司调研指导,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全力支持项目纳入《天津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天津市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同时,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多次组织召开海晶光伏工程专题协调会,督导解决电力送出、升压站用地等问题,帮助企业解决诸多困难,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服务,实现了重大项目的全面突破。特别是项目仅用13天完成了项目公司成立和取得备案文件,实现了当年谋划、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在此,谨对各方支持表示感谢。

对于企业来讲,资金保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项目能否顺利推进。近年来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市金融局发布了《关于构建天津市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天津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营造了良好金融市场环境。同时在市重点项目办的支持下,为我们搭建了常态化金、项对接平台,组织了系列融资对接活动,目前获得授信137.55亿元,在资金需求方面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

随着天津市金融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让我们在津发展的能源企业感受到天津市贯彻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和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决心,更加看好天津能源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更加增强了我们公司在天津投资发展绿色能源供应项目的底气和信心,我们也绝不会辜负政府及金融机构的全力帮助和信任,把握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全局性谋划,展现央企在天津市能源结构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助力天津市实现能源结构全面转型。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