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一张智慧环保网如何经历冬奥大考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程晖
关注北京冬奥比赛的观众一定还清晰地记得,谷爱凌参加的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比赛因为天气的原因曾延期了一天举行。
不少雪上的奥运项目对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室外的滑雪比赛,不仅怕临时降雪,同时更害怕沙尘天气。假如有大的沙尘天气,比赛将不得不停止,有时甚至需要重新造雪,延误赛期。
位于北京西北部距离市区约90公里的延庆区小海坨山区,冬奥比赛的雪橇、雪车和高山滑雪项目均落地于此。整个冬奥期间,延庆区PM2.5平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8.5%;延庆赛区PM2.5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开、闭幕式当天延庆赛区PM2.5日均浓度为3微克/立方米和5微克/立方米,稳定保持个位数的较低水平,实现北京市“双第一”。
看似“天时”注定的“延庆蓝”,背后其实是一张高科技精准预报的智慧环保网以及各个部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共同努力。
延庆区智慧环保网监测下的冬奥会周边的空气质量
“这张‘智慧环保网’是延庆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来进行建设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以‘一张网、一平台、两中心’构成整体布局,这张网保障了奥运比赛项目的顺利进行,也经历了一次重大考验。”北京市延庆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康来钧告诉本报记者。
负责这个智慧环保项目建设运维的是上市企业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神州控股)。该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曾表示,“延庆区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们通过战略合作,用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来打造以‘智慧环保’为特色的智慧城市,助力延庆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世园会’和‘冬奥会’提供环境质量保障的同时,增强民众幸福感,这是神州控股践行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延庆蓝”背后的“地、水、空”监测大网
总投资1.12亿的延庆区智慧环保项目到底是什么?记者为此走进了延庆区环保指挥中心。
一块7.6米宽2米多高的大屏首先映入眼帘,这块大屏连接着全区75个监测点,915台监测设备以及气象、业务子系统、监控视频等数据,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声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立体监测5个监测体系、覆盖延庆冬奥赛区及18个街镇乡。
大屏上黄绿橙蓝等七彩颜色构成的多站点空气质量日历图,直观地显示延庆每个区域的空气质量,也能通过同期数据对比,确定主要污染区域,实施重点管控。而其中的激光雷达立体监测污染分析,更能说清楚污染来源、传输方向、传输时段、气象条件变化等内容。
技术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和预报空气质量原理。远处的山顶就是延庆区冬奥比赛的所在地。(本报记者程晖摄)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对接各项数据共计4.1亿条。已接入监测网空气标准站数据3572万条,另外还包括水站、微站、景区、噪声、废水废气、恶臭、机动车以及其它风险源、应急、污染源企业、气象等数据。”神州控股延庆智慧环保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宁博告诉记者。
回忆起奥运期间的工作状态,康来钧仍然能感受到当时忙碌而紧张的工作氛围。“延庆生态环境局的管理团队、神州控股的技术团队以及咨询服务保障团队就在延庆区环保指挥中心,围绕在这张大屏幕前每天工作到后半夜。每天凌晨7点,我们将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测的数据传到延庆区奥运赛区,时任延庆区委书记穆鹏在现场指挥,确定当天比赛项目能否举办,几点举办。”
2月10日前后延庆区出现一次良-轻度的污染天气,项目团队提前3天成功预测,环保指挥中心紧急启动应急调度,利用突发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市区两级应急视频系统实时调度,及时发现污染源,开展污染过程应对工作,提前“削峰降速”。
3月4日冬残奥会开幕,系统提前3天预测到延庆区4日将出现一次沙尘天气,上风向多个城市PM10将出现“爆表”情况,为有效减轻沙尘影响,延庆区根据预报,多部门做好道路扬尘管控和工地扬尘管控,加强施工工地排查,加大主城区裸露土堆的排查,并对城市背街小巷、绿化带、城市树木、道路护栏、道牙石周边及站点周边楼房房顶开展清理、冲洗作业,确保城市清洁全覆盖,避免沙尘过境后粗颗粒物残留。
智慧环保项目建设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神州控股延庆智慧环保项目负责人刘旭晶表示,这个在北京甚至全国都走在前沿的智慧环保项目,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第一期工程完成后,由企业提供7年的服务期,能够通过不断的服务和系统迭代,真正把这个系统用好用足。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环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得益于神州控股把基于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技术成果转化的燕云DaaS产品应用其中。
燕云DaaS技术主要能够解决无法连通的部门、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这项技术实现了生态环境局与气象局等其他机构的数据打通与业务协同。比如测算更多因素对冬奥会场地环境的影响,根据数据预测会同区气象局及相关专家每日精准预报未来三天空气质量,为环境执法预留出时间,也增强了环境执法的时效性,提高执法效率。
北京冬奥会举办之前,延庆区建设智能环保网,吊装空气质量监测站站房。
“建设初期我们统一规划设计,建设最全的要素,覆盖面广,监测参数多。15个管理子系统,打通了大多数科室的业务,实现了监测系统、业务系统的统一,对工业污染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康来钧谈到:“对于有环境管理需求的城市,不妨借鉴这样的经验。”
海陀戴雪,妫河摇波。奥运期间,延庆守护蓝天碧水净土,为首都筑牢了生态屏障。
后奥运时代到来,延庆要怎么干?《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于延庆的定位为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和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2022年延庆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化与周边区域联防联治联控,强化“一微克”行动,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完成15个村、6000户煤改清洁能源工程;加强“智慧环保”应用,提升监管执法效能,空气质量完成市级任务;统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持续下降;做好“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后续利用。
过去,在北京人的眼中,“远、冷、风、沙、穷”是延庆的代名词,城里人几乎不光顾这荒僻之地。经过奥运的洗礼,延庆成了北京的“夏都”和后花园。
“延庆是属于未来的”。
责任编辑: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