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四川:利用国外优惠贷(赠)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2022-04-01 14:15 中国发展网 李平贵

摘要:通过自然教育提高公众保护参与意识。四川省在项目建设中主动担负起自然教育传播和宣传责任,开发大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自然教育课程,开展自然体验活动,向公众传播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参与意识。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李平贵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资源丰富。全省有高等植物1.4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脊椎动物近1300种,占全国总数的45%,是全国乃至全球珍贵物种基因库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务繁重。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利用国外优惠贷(赠)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自1985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全省首个国外优惠贷(赠)款林业发展项目以来,全省共使用贷(赠)款资金3亿多美元,开展了生态系统修复、珍稀树种保护、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创新等12个项目建设。其中贷款项目8个,涉及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及德国政府贷款共3亿美元;赠款项目4个,涉及全球环境基金(GEF)及德国政府赠款共3000多万美元。目前,10个项目已完工,2个项目于2019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加紧推进。

四川省国外优惠贷(赠)款林业项目,前期重点支持增加森林资源,“十一五”以来重点转向提升森林质量。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项目投资近24亿元,建设营造林近50万公顷。通过项目建设,完善了全省各类林区及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开展了多层次林业人才培训,全面提升了全省林业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发展。

项目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四川省通过国外优惠贷(赠)款项目,建设了大熊猫廊道和主食竹基地8万多亩,特别是开展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立法、保护地管理等专题研究,为国家设立和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川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引进了国际先进的保留目标树及原生植被、合理适度抚育间伐、促进天然更新等林业技术,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森林综合效益。通过德国“目标树培育法”,经营培育至少3种以上乡土珍稀树种组成的混交林。适地适树、原生原种的技术理念贯穿于全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全省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70%,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

四川省通过国外贷(赠)款项目建设,开展唐家河保护区与毗邻的甘肃白水江保护区跨省连片自然保护区群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实现了2个保护区管理计划目标协同、管理活动相互呼应。四川立足全省514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制定和实施了《岷山群管理计划》,将多个区域位置相连、地理特征相近的保护区进行统一管理建设,在全国属于首创,促进了全省自然保护地网络的优化完善。

通过国外优惠贷(赠)款项目,四川在全省推行林业项目合同制、财务报账制、工程招标制管理,促进了全省林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项目累计开展培训近7万人次,为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培养了大批项目管理人才。

国外优惠贷(赠)款项目的实施,推动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从重造林轻管护转化到造管并重,从单纯追求扩大森林面积转化到全面提升森林质量,从追求木材单一经济价值转化到追求森林多种功能多重效益,从依托行政部门开展工作转化到推动周边居民和全社会共建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理念发生了根本变革。

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

通过制度建设推进项目科学有序管理。四川省细化国外优惠贷(赠)款项目管理流程,形成了包括项目设计、建设、管理、监理、评估、审计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林业项目全周期管理制度。每个项目通过制定并执行具体的《项目管理办法》形成内控制度,推进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通过社区参与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四川推行社区群众和林农全面参与项目设计和经营决策,开展社区共管,通过各类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帮助群众在生态保护中获得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一步步从“靠山吃山”变为主动保护“绿水青山”,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自然教育提高公众保护参与意识。四川省在项目建设中主动担负起自然教育传播和宣传责任,开发大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自然教育课程,开展自然体验活动,向公众传播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参与意识。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