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 绘就幸福底色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王肖晶、田倩记者王斌报道
在湛蓝的天空下,漫步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风景如画的5.12湿地公园里,看着一只只水鸟竞相栖息,望向远处郁郁葱葱的山林,聆听桥下潺潺的流水声,便可与古人笔下那充满诗意的“锦甸平铺鸭绿水,白云飞动蔚蓝天”大自然不期而遇,这是每一个武都人的幸福生活,也是每一个武都人的骄傲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始终坚持对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用造福群众的实际成效,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陇南市生态环境局武都分局负责人成兴福表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通过制定水、气、土治理等多个方案,细化分解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目标任务,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家园。
蓝天保卫战
2021年,武都区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截至12月30日,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5%,空气环境质量居全省第二。每一个好天气的背后,是武都区推进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努力和付出。
今年以来,武都区重点实施燃煤锅炉常态化检查、煤炭质量管控、企业排污稳定达标、“三尘”污染防控、面源污染管控。通过强化源头治理,强化“三尘”、“四烧”污染常态化管控,依托大气环境精准监测(监控)平台,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对存在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及时处置、整治。
碧水保卫战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021年,武都区开展2个省考断面的水质监测,水质综合评价为地表水Ⅱ类,达标率100%;2021年武都区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以上,达标率100%;城区饮用水源地每月监测一次,水质综合评价为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境内无劣五类水体、无黑臭水体。
今年以来,武都区对辖区涉水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全面的排查整治。截止3月10日,全区共计发动干部群众和公益岗位人员3650余人次,出动挖掘、装载机80余台次,清理河道生活垃圾1200余处、550余吨,清理整治围河造地200余亩、移栽河滩地上种植的油橄榄、樱桃、无花果树2000多株,拆除临时建筑26处,整治河道沟道岸线14.6公里。
净土保卫战
土壤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人民生产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民生工作。今年以来,武都区通过设立土壤监测点位,对全区重要粮油生产区、蔬菜种植区、饮用水源地、畜禽养殖场周边土壤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加大对废旧地膜的回收力度,回收率达到78.8%。武都区充分利用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为主线,依托有机肥生产企业、现代化产业示范园、协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结合养殖场布局、特色产业规模,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10万亩。其中粪肥还田9万亩,商品有机肥面积1万亩,有力的推动了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一直是武都区发展的“关键词”,更是发展的“主题曲”。“十四五”期间,武都将让“绿色”底色更亮,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围绕“一枢纽两基地两中心”的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橄榄之城”建设,持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绿色发展的真谛,推动武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