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内涵汇聚“多”资源
摘要:对于高质量建设“两区”的对策,郑亚莉建议,要汇聚智力资源,加强基础研究,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两区”首先应成为国内外中东欧研究智力资源的汇聚平台;要汇聚贸易资源,打造流通枢纽,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畅通局面早日形成。
中国发展网讯 本报记者沈贞海报道 “推进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应有之义,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意义重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浙江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郑亚莉表示,作为我国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与联动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全面解读新时代高质量建设“两区”的内涵,进一步强化“两区”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支撑作用,推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谈及高质量建设“两区”的新内涵,郑亚莉表示,现阶段,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由快速推进逐步进入务实合作阶段,示范区在其中应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应把握好新时代高质量建设“两区”的新内涵。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体现在勇于开创与中东欧国家战略重点契合、合作利益共生的经贸合作局面,更好服务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整体战略需要;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体现在勇于破解现有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瓶颈,在破难点、疏堵点上着力,充当创新实践尖兵,使合作绩效可见,又能提供政策实施参考路径;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体现在笃行推进地方合作,推动合作下沉,形成项目合作、经贸往来、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更坚实有效地支撑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走深走实。
对于高质量建设“两区”的对策,郑亚莉建议,要汇聚智力资源,加强基础研究,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两区”首先应成为国内外中东欧研究智力资源的汇聚平台;要汇聚贸易资源,打造流通枢纽,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畅通局面早日形成。实现我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畅通,需要加快培育贸易枢纽,产生规模效应,推动“中心-网络”格局加速形成;要汇聚政策资源,打造合作典范,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早结硕果。深化地方合作,有助于创造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有利环境。地方合作主体具有多样性,地方合作载体具有协同性,地方合作能有效降低地缘政治扰动,强化合作网络。
“高质量建设‘两区’,应有意识在‘两区’形成资源集聚,尤其要将示范区打造成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典范。”郑亚莉表示,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将“两区”建成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国家级活动主会场。截至目前,宁波市已连续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市长论坛等多场重要活动,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指数中排名第一,合作基础扎实、合作氛围浓厚。
二是将“两区”建成中国-中东欧国家多领域合作机制集中联络处。加强浙江等省在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促进机构联系机制、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联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等协调机制的参与度。
三是将“两区”建成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政策创新汇集地。在“两区”推进贸易便利化与投资便利化改革,开展中东欧商品进口关检改革、特殊商品进出境管理先行先试等,推动“两区”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的窗口与政策试验区。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