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汉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治理成效显著
摘要:健全组织体系,构建治理架构。一是健全治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加强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中国发展改革报 记者苟俊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按照省市区统筹安排,区直部门联动协调,镇办村组抓落实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管理服务搬迁群众3.4万户11万多人。
健全组织体系,构建治理架构。一是健全治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加强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单独建立搬迁安置社区党组织或融合、挂靠形式实现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二是网格管理、“星级”评定促治理。有序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在农村搬迁社区的挂靠村或融合村选配网格长,城区五大社区单独选配网格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面开展“星级”创建达标活动。三是创新户籍管理便民服务。按照“原籍管好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的双重管理服务机制,在全区推行搬迁群众“居住簿”制度,在保持搬迁群众原籍享有的各项原有权益基础上,从2021年开始在迁入地享有孩子入学、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特困救助等服务保障工作。四是规范物业管理促运转,明确了城区五大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物业费、住房维修基金收缴标准和补助标准。五是强化服务促满意,全面完成不动产权证发放工作。六是强化民风促融合。将搬迁安置社区作为全区新民风建设的重点领域。
加强财力保障,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大财政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投入。按照“保基本、保急需、保功能”的原则,解决搬迁社区红白理事馆、党群服务中心、河堤、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3个。二是健全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实现全区154个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三是持续投入强保障,目前已计划投资610万元,新建幼儿园和改扩建小学各一所,新增学位290个,项目已稳步推进。
完善产业扶持,推动综合治理。一是出台支持产业园区发展政策文件,着重以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二是在98个安置社区配套建成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基地122个,通过多种方式带动脱贫户3000余户。三是整合区域资源,优先支持安置点周边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加快提升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当年投资1770万元,提升改造14个农业园区,吸纳脱贫户就业200余人。四是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搬迁群众参与度高、增收潜力大的特色产业,持续深化“支部+X+脱贫户”产业帮扶模式,建立安置社区电商服务中心20余个。
夯实就业服务,促进融合发展。一是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就业帮扶政策,持续加强搬迁劳动力就业服务保障。二是大力推进新社区工厂建设。成功引进一批总部级企业落户汉滨,依托安置点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105家,累计带动就业3400人,其中搬迁户劳动力800人,月平均工资2200元以上。三是实施培训和就业宣传,通过发送各类招工短信、宣传单、组织各类招聘会等方式宣传就业政策、推介就业岗位,最大限度促进就业。四是扩大劳务输出,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对口支援机制、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全年共组织3.4万余名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就业。
责任编辑:唐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