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区推动数字建设助乡村振兴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鲁利韦、林少丽、赵丽容、记者罗勉报道 从汕头市澄海区了解到,该区凤翔街道以建设省级数字乡村发展试点为契机,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推动数字建设向乡村延伸,有效搭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服务的新通道,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用好数字技术 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线上平台拓宽玩具产业发展道路。借助“霄鸟玩具云”平台,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串连玩具产业链上中下游,把线下玩具展厅样品资料和玩具配件等信息搬到线上,构建客户选品询盘、贸易公司采购服务、生产工厂产品推广、配件、配套玩具周边资源的完整产业链闭环,推动玩具特色产业发展。该平台上线以来,共有近2万家采购商注册,汇集200多万款产品、300多个玩具种类,玩具外贸公司通过该平台开通对接全球客户的线上展厅超2000个。
信息化技术开启农业产销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推进沁园春生态种养园、和利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扶持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进韭菜、葱、紫菜、西瓜等蔬菜水果种植,形成本地特色农业。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禽畜饲养、作物精播、精施、精准控制、全程溯源等瓶颈问题,发展节能、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动力等节本增效的物联网技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方位打造种植、加工、冷藏、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建立“订单生产、定向供给”模式,依托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汕头农特馆”、“汕头农业APP”等打造区域农业电商平台,构建高度顺畅的农产品产销链条。
数据互联互通 开启乡村“智治”模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开放共享的基层服务管理平台,在街道辖内19个社区全覆盖设置“粤智助”政务服务一体机,实现自助服务与网上服务、大厅服务的闭环互动,推动各项涉农惠民补贴进社保卡,逐步实现居民办证办事“足不出户”。
互联网+档案管理。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稳步推进社区档案数字化建设,对部分重要老旧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形成电子化档案,致力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在使年代久远的老旧档案得到妥善保存的同时,推动社区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为群众查阅等提供便利。
互联网+疫情防控。利用互联网媒体平台、无线广播系统等,持续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知识普及和教育宣传,确保宣传内容到户到人,引导社区群众少外出、不聚集、戴口罩、讲卫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营造浓厚防疫氛围,为做好乡村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互联网+治安管理。加快推进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辖区的全面监控,全方位构筑安全屏障,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互联网+党建。基层党组织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党课学习,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加强对文明创建、优秀传统文化、乡贤事迹等的宣传,塑造文明乡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凤翔街道现已建成4G基站550座、5G基站343座,实现4G、5G网络连续覆盖,基本满足通信信号发射需要。加大光纤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光纤到户的建设力度,光纤接入用户数6.66万户;上调光纤宽带带宽,实现光纤网络百兆接入。
开展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投入资金为辖内中小学校全面配备多媒体电教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开展新媒体新技术智慧课堂教学试验,形成教学新格局。
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对坝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进行X光数字化DR升级改造,完成远程医疗设备部署、网络对接和人员培训,全面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在村级卫生站的应用范围,便于辖区居民更好就医就诊,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高文化站、农村书屋等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凤翔街道19个社区均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免费无线网络,为群众自主学习创设良好条件。
开展“智慧交通”建设工作。推广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目前共有6条新能源公交线路途经凤翔街道辖区,公交车上安装车载智能终端设备,同步配套建设电子公交站牌,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