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四项建设 点燃四大引擎
摘要:据介绍,接下来,成都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锚定全新坐标,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系统推进河湖治理保护,全力打造幸福河湖,奋力推动河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四川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 成静
2017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坚决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夯实基础,久久为功,奋力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有能”转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成都市地表水水质由2016年的“轻度污染”提升为“优”,优良水体断面率由70.5%提升至95.4%;8个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率由25%提升至10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对成都市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河长制工作予以通报表扬。2021年1~8月份,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114个水质断面优良比率达97.4%,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
聚力四项建设,筑牢河长制工作基石
一是聚力队伍建设,健全组织体系。成都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构建“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的市、县、镇、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配置河长6980名,确保市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积极探索“河长制+司法”机制,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合作,有效破解涉水污染犯罪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难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河长+公众”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聘请管理民间河长547名,以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评论员的身份参与河湖治理保护,巡河5144次,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4219个。
二是聚力机构建设,增强统筹能力。成立成都市总河长办公室、市河长制办公室,强化河长制工作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设立锦江、金马河、沱江三大流域河长制推进办公室,充分发挥市级河长联系单位作用;优化调整市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设立河长制工作处,构建工作实体机构,落实专门编制和职数,为深化河长制工作提供力量保障。
三是聚力制度建设,提升保障能力。成都市在全面建设河长制六项基础性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制定河长巡河查河履职AB岗位、河长述职等制度,确保河长巡河查河不掉线、履职尽责不断档;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实行差异化考评,配套市级激励资金,激发各地河长制工作内生动力。
四是聚力机制建设,督促有名有实。成都市建立“市级河长主督、县级河长主治、镇级河长主管、村级河长主巡”工作机制。每季度调度全市河长制工作情况,在线抽查河长实时巡河情况,督促工作落地落实;建立督查暗访机制,组建市级河湖水环境巡查暗访队,对突出问题每旬通报、挂牌督办、台账管理、闭环整改;实施红黄牌警示红黑榜通报机制,狠抓巡河查河、督促问题整改。
点燃四大引擎,加速河长制高质量发展
一是点燃“区域协作”引擎,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格局。成都市以河长制为抓手,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贯彻成德眉资(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同城化重要部署,建立岷江沱江河长制区域协作机制,主动推进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河湖管理保护共同体;做好紫坪铺水库协同管护;建立健全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水生态治理保护合作机制,深化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沟通协调,协同解决跨界河湖问题。
二是点燃“人水和谐”引擎,因河施策全力建设幸福河湖。成都市围绕“郊野段抱水促发展、城市段拥水建公园、新区段退水护岸线”思路,聚焦水生态价值向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转化,对锦江150公里干流实施分段建设,成功打造“夜游锦江”、大川巷等一批休闲旅游新名片和旅游街区示范段,高质量推动锦江功能“第三次转型”,实现了特大型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的重大突破,生动诠释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河湖表达。
三是点燃“成果转化”引擎,强化数据应用赋能智慧监管。成都市依托“互联网+”,整合各类涉水数据,开发运行覆盖全域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在线调度、实时记录,构建河湖巡查有效性判定、问题整改闭环、考核智慧化管理模式,为水生态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各级河长“知河”有据、“巡河”有径、“问河”有理、“管河”有力。截至目前,成都市6980名河长依托“成都e河长”APP累计巡河332.25万人次,依托信息平台上传问题78788个,解决问题77147个,整改率达97.92%。成都市“‘互联网+大数据’推进河长制落实”获评全国2019年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四是点燃“多方驱动”引擎,有效激活河湖共护一池春水。成都市鼓励“党员河长”“银发河长”“专家河长”等护水志愿者队伍建设,持续举办“最美河湖”“最美护河人”“最美河道警长”评选,开展“绿水青山、最美河湖”中小学征文绘画主题活动等,将河湖保护理念贯穿始终,达到“教育儿童、带动家庭、辐射社会”效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回应群众关切,畅通群众监督和问题反馈渠道,营造共建共享共治共管良好社会氛围。
据介绍,接下来,成都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锚定全新坐标,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系统推进河湖治理保护,全力打造幸福河湖,奋力推动河长制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四川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