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经开区:“加减乘除”四举措助力灾后恢复重建
摘要:采用非常之举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切实把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工作做成暖心事。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江民 记者范纪安报道 郑州特大暴雨灾情发生以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扛稳扛牢灾后恢复重建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非常时期,采用非常之举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切实把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工作做成暖心事。
一、做好“加法”,加速恢复重建
经开区坚持工程建设质量第一,加强施工监管,在“里子工程”上下功夫,抢抓有利施工时机,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房恢复重建。科学论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开展,将全面修缮加固33户轻微受损房屋消除危险隐患,达到安全居住标准;对于2户严重损坏的房屋以同村新建方式进行重建,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确保让群众平稳过冬。二是高效率推进学校恢复重建。重点推动第五中学、外国语学校、郑州一中等学校恢复重建。截至目前,受灾学校31所,学校受灾项目309个,已全面恢复,受灾学校已顺利开学。三是高质量市政设施恢复重建。全面推进全区256处道路和53处绿化修复,九大街、十一大街等四处重点部位进行了专班修复,截至目前,全区市政道路全面修复完成,绿化修复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区市政设施在凸显“功能担当”的同时,又能彰显“颜值担当”。
二、做好“减法”,减轻企业负担
经开区以产业立区,产业是根基也是未来。经开区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建立578家的企业数据库,覆盖全部“四上”企业,245名干部走访服务分包企业,收集企业问题,打通痛点、难点、堵点,在全市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出台《经开区灾后恢复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支持受灾企业渡过难关,促进优势企业扩大生产,全面恢复市场主体活力。统筹整合、集约节约使用各类资金,把宝贵的资金和金融政策用好用活用到位,发挥有限资金最大化效用。组织区内企业与银企的线上专场对接活动,协调企业贷款、融资,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困难。截至目前,为20余家工业企业拨付帮扶资金900万元。发放2021年全市城乡小商户帮扶救助资金;总计544万已全部拨付到位。为38家限额以上企业拨付350万元;为限额以下企业及小商户拨付194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做好“乘法”,提升防灾能力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经开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考虑规划选址、建设规模、避灾避险等多种因素,提升防灾能力。一方面,着眼未来三年防洪规划,按照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谋划龙渠上下游河道拓宽疏通工程、花马沟祥云段开挖拓宽疏浚工程、祥云寺东沟排水工程、祥云寺西沟排水工程,未雨绸缪、提早防范,把防汛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另一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谋划建设建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资库、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基地四个应急能力提升项目,建立健全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和应对灾害能力,完善综合应急体系,切实提升防灾能力。
四、做好“除法”,解决群众困难
经开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按照“民生优先、救急先行”原则,关心人民疾苦、倾听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求,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灾情发生以来,全面修复受损电梯137部,拨付农村毁损房屋补助资金101万元,按照每人每天150元的标准,已发放分散安置群众454人,拨付资金46.98万。同时,对9名因灾遇难人员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抚慰,目前9名因灾遇难人员资金已落实到位。
灾后恢复重建以来,经开区以先人一步的眼光、快人一拍的行动、胜人一筹的招数,扎实推进完成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恢复、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重建任务,基本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下一步,经开区将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更大提升,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辖区全体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答卷。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