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浙江金华:夯实先富根基 凸显带富效应 拓宽后富渠道

2021-10-13 09:4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浙江金华 “先富”根基

摘要:一是打造服务高地,“星星之火”正“燎原”。全面推行“集成代理服务、预约上门服务、领导代跑服务”模式,定期邀请浙江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助力企业培养省千人才3人、市“拔尖人才”3人、市“双龙人才”6人。培育做强塑胶软管、建筑工业、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制造5大工业优势产业集群,其中税收超千万元龙头企业15家。

为贯彻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和山海协作工程决策部署,金华市在市区规划3.8平方公里建设金磐扶贫开发区,自1994年设立以来,对磐安县进行“造血式”扶贫,走出了一条产业集聚发展、区域深度融合、脱贫振兴致富的共同富裕之路,被评为全省山海协作升级版“最佳实践案例”。26年来,金磐开发区这一“飞地”依托金华市区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城市经济、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累计实现工业产值412.3亿元,上交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51.4亿元。

聚焦产业发展,深耕细作夯实“先富”根基

一是打造服务高地,“星星之火”正“燎原”。全面推行“集成代理服务、预约上门服务、领导代跑服务”模式,定期邀请浙江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等培训,助力企业培养省千人才3人、市“拔尖人才”3人、市“双龙人才”6人。培育做强塑胶软管、建筑工业、软件服务、电子商务、信息制造5大工业优势产业集群,其中税收超千万元龙头企业15家。

二是加快数字赋能,“根深树高”发“新芽”。积极创建“小数点”赋能服务中心,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精准招引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10家、国家高新企业14家、众创空间平台8个,中科神探、和勤通信等一批数字企业190余家,打造形成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

三是强化职企共享,聚沙成塔变“高原”。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员工工资增长机制、支付保障等工作机制,定期组织企业领导、员工代表召开年度工资、福利待遇集体协商会议。

聚焦区域融合,同频共振凸显“带富”效应

一是携手共建,融合发展“一盘棋”。坚定执行“园区规划与市区无缝衔接、税收政策与市区保持一致、土地征用由金华开发区统一组织实施”的“三接轨”融合发展机制,定期开展沟通协作,加大区域资源统筹和优化配置力度。近年来,磐安累计为金华开发区提供易地代保指标3678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495亩、标准农田转化指标639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773亩,为金义新区提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2005亩,有力推动金华都市区共建共融。

二是协同共兴,绘就民生“同心圆”。牢固树立互利共赢意识,聚焦民生实事,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周边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社区共建等民生项目。自开发区成立以来,累计投入1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建成市政道路18条、近30公里,投入文明创建及其他费用1.2亿余元,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5万余平方米,助力金华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联合企业先后发放各类补助资金780万元,帮扶结对社区困难群众、补助职工子女教育等,有效改善园区周边地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融合红利共享,谱写协作“山居图”。主动融入金华市区城市化建设进程,积极培育税源和提供就业岗位,共享“山海协作”发展红利。

聚焦反哺桑梓,提质增效拓宽“后富”渠道

一是点燃“新引擎”,脱贫致富见效。充分发挥经济增长重要平台、财政收入重要支柱、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作用,全力打造磐安主体财源、后续税源“根据地”,助力加快脱贫攻坚、实现“摘帽快跑”。

二是擘画“新图景”,城乡一体增效。支持和保障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年均腾出2亿元资金,用于文化教育事业、新农村建设、五水共治、消除薄弱村等民生事业,助力磐安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三是探索“新机制”,生态转化显效。率先探索建立“异地发展工业增加税收,提供资金保护县内环境”的生态补偿机制,为县域发展承担1/3工业经济、10余万吨工业能耗,构建形成全域生态保护大格局。

(金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