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更好保护投资者 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确立

2021-09-29 11:00 中国发展网 曲静怡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曲静怡报道  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高监管效能,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办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议表示,《草案》与证券法等有关规定相衔接,对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采取纠正涉嫌违法行为、赔偿投资者损失等的措施作出规定,对不履行承诺的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维护市场秩序,及时依法依规对投资者损失予以合理补偿。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层面通过的这项《草案》,彰显了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国家意志。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是资本市场生态优化的重要体现,决定着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持续性发展的基石稳固。

今年3月份,证监会印发了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相关的“力争年内出台的重点项目”有6个,包括:制定《欺诈发行上市股票责令回购实施办法(试行)》《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程序规定》;修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而此次通过的《草案》正是上述6个重点项目之一。

今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显示,《草案》被列入年内拟制定、修订的行政法规。

今年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由“两办”联合发布的专门性文件,专项针对打击证券违法活动,被称之为“零容忍”《意见》。该《意见》进一步明确,将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建立资本市场行政许可信用承诺制度,明确适用主体范围和许可事项;将信用承诺事项及其履行情况纳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对严重违反承诺的当事人,依法撤销有关行政许可。《意见》还提出,着力提升证券执法司法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其中包括,增强证券执法能力,充分发挥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功能。

7月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就《意见》的发布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对证券监管执法提出更高要求。易会满指出,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制度建设存在短板,证券违法犯罪成本较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呈高发态势。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推行,在放宽前端准入的同时,对加强后端的监管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8月20日,证监会召开2021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强化“零容忍”的执法震慑,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加快推动建立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

据悉,《草案》是落实新证券法第171条有关规定的具体措施,也是对资本市场信用承诺提出“建制度”要求以来的政策新进展。

业内相关专家认为,《草案》是对今年7月出台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精神的进一步落实,旨在进一步压实责任人,是对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深入实施的有力推进,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更好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办法》的通过,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言是一项重大利好。随着当前证券市场全面注册制的稳步推进,主动且合规信息披露是重点改革方向之一,而且对企业的失信行为将保持较高的关注和惩治态度,这就更需要当事主体合规守法经营、诚信展业,加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随着市场监管的专业性越来越高,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越来越法制化和规范化。这势必将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水平和效率,令市场的健康运行越来越顺畅。

责任编辑:曲静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