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横琴、前海双区建设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21-09-14 17:23 中国发展网
横琴 前海双区

摘要:四大定位,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吕沁兰、记者刘宝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新机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

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

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

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

前海石

航拍前海

围绕两大合作区发展相关问题,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先后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横琴、前海开发建设有关情况,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探讨如何落实“前海”和“横琴”方案。

《横琴方案》立足服务澳门,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横琴方案》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立足服务澳门、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进行谋划和设计,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包括几个方面:一条主线、四大定位、三个阶段目标、四大任务和若干保障措施。

其中,一条主线,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是推进横琴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大定位,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三个阶段目标,就是分别对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2024年、2029年两个任期时间节点,以及全国2035年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节点,提出了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四大任务,就是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

若干保障措施,就是全面加强合作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强化法治保障、加大赋权力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实施等。

丛亮表示,《横琴方案》提出在合作区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四大类产业,是综合考虑横琴的发展基础、澳门的产业优势和澳门社会的期望等多方面因素,经过反复论证和仔细比选后决定。其中,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澳门希望发展的领域;文旅会展商贸业在澳门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属于相对优势产业;金融和中医药在澳门经济的比重中,目前虽然还不高,但是澳门社会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将这些产业作为发展主攻方向,近期也已经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丛亮强调,《横琴方案》提出的这些产业也包括很多细分门类。横琴的空间还是比较有限,发展新兴产业绝不是“来者不拒”,什么产业都可以上,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不能搞成注册经济和所谓的“总部经济”,而是要发展实业、解决就业,形成实实在在的“人气儿”。

此外,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郑人豪在广东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把握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立足粤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聚焦优势领域、细分产业系统谋划,助力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促进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横琴寸土寸金,不能什么都搞,必须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郑人豪强调,广东与澳门密切磋商,研究和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鼓励类产业目录,结合澳门当前的产业基础和特色,同时也发挥广东所能和优势,选取主攻方向和培育重点,重点吸引澳门资本和企业积极参与进驻,把实体经济做大。

对于《横琴方案》中明确的产业主攻方向,郑人豪表示,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广东是我国最大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应用市场,澳门相关高校集成电路研究水平较高,广东正在谋划引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一批大型企业到横琴设立研发设计中心,研究在横琴设立广东省航空产业基金、推动航空租赁等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横琴高端制造产业链加速集聚。

在中医药产业方面,广东将依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壮大中医药等粤澳优势叠加产业,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在文旅会展商贸产业方面,全力打造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支持横琴建设高品质进口消费品交易中心。

而在现代金融业方面,则用足用好澳门自由港金融资本优势,有序推进粤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在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跨境证券投资领域实施更加灵活和便利的金融管理政策,并逐步探索跨境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

选准产业主攻方向后,广东还将从科技和人才支撑两方面激发横琴产业发展内生动力。郑人豪介绍,广东将在横琴布局先进智能超算平台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通粤澳跨境产学研合作链条,探索采用多元投资、粤澳合作的方式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

“我们将加快编制合作区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用足用好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税收优惠等各方面政策,源源不断引进具有全球视野、世界眼光的‘高精尖缺’人才,把横琴独特优势转化为聚才优势、发展强势。”郑人豪表示,广东还将与澳门尽快共同组建开发投资公司和产品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助力产业多元化发展。

郑人豪指出,广东将支持横琴合作区围绕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重点加快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争取国家尽快出台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此外,针对《横琴方案》,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和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在澳门举行的首场媒体介绍会上就管理体制、法律体制、社会民生等方面工作做了相关介绍。

张永春在介绍会上表示,制度创新是做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发的重要抓手。方案提出以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体制落实总体方案,推动各种要素便捷、高效流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张永春表示,良好的法治保障是合作区建设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深度合作区将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在遵循宪法和澳门基本法的前提下,逐步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同时将加强粤澳司法交流协作,建立完善国际商事审判、仲裁、调解等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合作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欧阳瑜表示,方案的出台将更有利于粤澳两地持续探索社会民生领域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为澳门居民拓展更广阔生活就业空间,迎接新的机遇。特区政府将按方案政策框架,持续研究推出相应措施,在逐步建构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对接。同时,将按方案设定的阶段性目标推动方案落实,让合作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在2024年实现与澳门有序衔接、2029年将更加完善、2035年高效运转,共同做好建设发展合作区的工作。

《前海方案》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研究进一步拓展前海发展空间,并且在新增范围内实施前海有关支持政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在《前海方案》中将前海扩区的有关事项统筹办理。丛亮介绍说,《前海方案》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部署了三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拓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明确将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20.56平方公里,并且按程序将相关支持政策覆盖到扩区后的全部区域,为深港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是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明确在重大改革任务方面先行先试,提出了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等多项任务。

三是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明确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的水平、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有力举措。

丛亮解释说,前海扩区,一方面是考虑到扩区有利于为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10余年的开发和建设,区域范围限制已成为制约前海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前海扩区可以让其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空间载体更大,更好地在重大改革任务方面先行先试。可以说,扩区是为了深化改革开放,扩区是手段,通过扩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扩区也有利于为香港创造更多的机遇。深港合作是前海的使命所在,也是前海的特色优势。目前,大量香港现代服务业企业通过前海进入内地市场,然而受到区域范围限制,这些企业的发展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扩区之后,前海合作区可供产业发展的用地将大幅增加,能够更好地发挥香港优势,提升深港合作能级,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可以推动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据介绍,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广东省和深圳市,围绕前海扩区的工作,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要稳步实施扩区,并且推动既有的相关支持政策落地。按照程序,将前海合作区的金融改革创新、法律事务合作等既有的支持政策覆盖到扩区后的全部区域,为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二是统筹研究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管理体制问题。前海扩区后涉及到深圳的宝安、南山两个行政区,国家发改委将积极推动广东省、深圳市探索将行政区的属地管理和合作区的经济管理适度分离,统筹发挥行政区和合作区两种体制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作为落实《前海方案》的地方责任主体,在前期有力有效推进的基础上,如何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深圳市新闻发布会上做出解答。

覃伟中表示,要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举全市之力推进前海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

一是聚焦深港合作,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努力打造服务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桥头堡”。深圳坚持把服务香港作为评价前海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深入落实“中央要求”,准确把握“湾区所向”,主动对接“香港所需”,始终竭尽“深圳所能”,深化与香港多领域、深层次深度合作。现代服务业合作方面,研究制定构建前海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深港国际服务城、专业服务业集聚区等重大载体建设,加强与香港在现代金融、数字时尚、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特别是加强深港金融领域合作,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配合中央有关部委研究出台支持前海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全力支持香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前海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加强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联动发展,更好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二是聚焦扩容提质,充分释放“扩区”的强大规模效应、乘数效应,努力打造“双区”建设“新引擎”。深圳将统筹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一方面用好120.56平方公里的土地空间,立足各片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重点平台、重大项目布局,全面提升前海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另一方面用好《前海方案》赋予的政策红利,在落实好现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基础上,尽快推动产业促进、金融开放、法律事务、服务贸易等支持政策覆盖“扩区”后的全部区域。

三是聚焦改革开放,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努力打造引领制度创新的“策源地”。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坚持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不断推出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创新举措,努力在推动跨境要素流动便利化、市场标准一体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等方面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探索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下的新型管理体制,按照“统、分、优、放、协”综合施策的要求,编制行政区与经济区“权责清单”。营商环境改革方面,加快出台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推动实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携手香港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争取到2025年前海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充分发挥机场、港口、会展中心等优势,依托前海综合保税区实现“空港+会展+保税”服务高效流转,不断增强内外循环链接功能,争取到2025年前海货物贸易额实现翻番。

四是聚焦社会民生,出台更多便利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生活新举措,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今年,深圳发布实施了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18条”措施,目前前海共吸引3652名香港籍人才,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245家。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对接港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港澳同胞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特别是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加快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港澳青年之家等建设,为港澳青年拓展更多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不断增强港澳青年对祖国的向心力。    

对于未来前海产业发展方向,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现代服务业始终是前海不变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深圳支持前海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科技和专业服务等方面现代服务业,推动深港产业合作发展能级不断提升。这次“前海方案”出台,特别是“扩区”政策更为前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新的优势,前海面积扩大8倍,既有的产业支持政策同步会覆盖到扩区后的全部区域。区域优势和政策“红利”叠加将释放出强大的乘数效应,为前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下一步将紧紧依托香港服务业的优势和新扩展区域的资源条件,坚持新出让产业用地有1/3用于港资、港企,不断探索深化深港在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专业服务业等领域合作,联动港澳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具体表现为,一是推动金融业开放发展,深圳将在全力打造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基础上,增设更多的专业交易市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深港金融业更高水平互联互通。

二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是深圳经济特区一项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未来我们将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符合前海自身特点的科技创新的新路径。

三是推动会展国际化高端化发展,我们将积极举办国际知名展会,培育一批高端产业品牌、国际参展领军企业和专业展览人员,探索与港澳联合办展、联合参展的合作新模式。

四是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我们将围绕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和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着力发展海洋高端智能设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大数据)等海洋新兴产业,拓展航运金融、航运法务等高端附加值航运服务。

五是推进专业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我们将加快发展法律服务、会计税务、建筑工程服务、咨询服务等专业服务,现在有一些专业人士已经落地执业,接下来我们将吸引更多港澳和国际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到前海执业。

六是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我们将着力布局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数字创意等适合前海发展的新业态,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建立电子元器件亚太集散基地等,着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为生机勃勃的粤港澳大湾区再次加力赋能。“横琴”与“前海”将肩负起更大的使命责任,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紧紧围绕落实“中央要求”、把握“湾区所向”、对接“港澳所需”、竭尽“深圳所能”,举全省市之力推进横琴与前海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积极把握《横琴方案》和《前海方案》带来的新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交出满意答卷。

责任编辑:吕娅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