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三方面精准发力打造乡村振兴“济宁样板”
摘要:推动乡村宜居宜业。经过“十三五”时期持续建设,济宁农村地区早已“旧貌换新颜”,未来五年,立足把乡村打造成为宜居之所、宜业之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为均等化,着力解决乡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从“点、线、片、面”四个层面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点上加快创建美丽乡村,线上突出抓好运河文化带、泗河生态带、路域示范带,片上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面上重点实施产业提升、全域美丽、新风引领、村域善治、农民增收五大行动,着力构筑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茂斗、记者殷晓旭报道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济宁市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济宁样板”。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十四五”时期,济宁立足农业基础,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上游、中游、下游高质量发展。“上游”,立足科教兴农、打造种业强市,建成大豆育种创新基地、甘薯国家高科技产业园,推进“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等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转化的示范区。“中游”,树立以“县域特色主导、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循环”为方向的产业体系,以“机械化、集群化、信息化、绿色化”为目标的生产体系,以“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为遵循的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5个百亿级、1个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借势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济宁礼飨”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推动乡村宜居宜业。经过“十三五”时期持续建设,济宁农村地区早已“旧貌换新颜”,未来五年,立足把乡村打造成为宜居之所、宜业之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为均等化,着力解决乡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从“点、线、片、面”四个层面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点上加快创建美丽乡村,线上突出抓好运河文化带、泗河生态带、路域示范带,片上全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面上重点实施产业提升、全域美丽、新风引领、村域善治、农民增收五大行动,着力构筑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新格局。
实现农民富裕富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改善民生、增强农民生活福祉作为规划的出发点、立足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培育高素质农民,多措并举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确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提升普惠教育、医养健康、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供给能力和质量,增强农民幸福感。高起点谋划推进共同富裕,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分类救助制度,提升“三区同建”水平,确保脱贫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