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建机制稳就业 优服务强管理 ——陕西省安康市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1-08-17 15:03 中国发展网 李双海 记者苟俊

摘要:全市1364个搬迁安置点已单设党组织64个、融合挂靠党组织209个,依法单设村级自治单元53个、融合挂靠建设自治组织1311个,构建起基层党组织全覆盖、联系无障碍、管理无盲区、服务无缝隙的搬迁社区管理体系。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李双海   记者苟俊报道,“十二五”以来,陕西省安康市累计搬迁26.73万户93.7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31%;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05万户50.58万人,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63%,建成安置社区1364个,其中“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5万户33.52万人,占全省易地扶贫搬迁总人数的39.7%,建成安置社区742个(其中500户以上安置点31个),集中安置率93.43%,城镇化安置率71%。随着近百万人搬进安全、整洁的集中安置社区,易地搬迁工作已从搬迁入住为主转入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重点的“后搬迁时代”。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康考察时,对安康市“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安康市从建机制、稳就业、优服务、强管理等方面,不断强化后续扶持发展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一是统筹谋划,完善制度建机制。自2020年以来,安康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以一号文件印发《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内容,出台15个配套政策,构建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群众主体、因地制宜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制度体系。建立“联席会议、抓点示范、资金整合、考核督办、信息报送”等推进机制,形成了县区联动、部门协同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安康的实践创新得到了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高度认可,安康市和白河县的后扶工作典型经验先后两次在全国专题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我省连续两年在安康市组织召开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推进会。

二是建强园区,稳定就业促增收。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支持安置社区发展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8.1万户有劳动力贫困搬迁家庭实现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建成870个农业园区,带动4.45万人就近就地就业;累计建成新社区工厂765家,带动2.3万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吸纳已脱贫人口占比28%,其中,仅毛绒玩具企业就建有586家,吸纳就业1.24万人。 

三是抓点示范,补齐短板优服务。紧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狠抓22个搬迁示范点建设,探索推行新社区工厂、岚皋“睦邻之家”(党建红色引领、两业金色增收、三方协同橙色管理、4+X绿色服务)、平利“五业”强保障(聚焦“四个靠近”置家业、“五个十万”兴产业、“社区工厂”扩就业、“能人返乡”促就业、“五新社区”优物业)、汉阴“138”(一个支部统领、三大载体支撑、八个中心服务)易地搬迁后续发展服务管理体系、白河六大融入提升行动(实施集中安置、富民产业发展、搬新拆旧、文化建设、社区管理创新、党建引领六大融入提升行动)等典型做法,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安康地方标准,国家发改委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加快补齐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水、电、路、气、讯及环卫、排污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搬迁安置点配套项目166个,新建改建学校48所、卫生服务机构18个,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群众参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是党建引领,融入社区保稳定。创新实践易地搬迁基层党建“五个五”工作模式,采取单独、联合、挂靠、选派党建指导员、设立群团组织等五种方式,建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党组织书记、“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和后备力量“五支队伍”,积极构建精干高效的基层组织体系。全市1364个搬迁安置点已单设党组织64个、融合挂靠党组织209个,依法单设村级自治单元53个、融合挂靠建设自治组织1311个,构建起基层党组织全覆盖、联系无障碍、管理无盲区、服务无缝隙的搬迁社区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