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需关注“一带一路”的气候变化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摘要:报告还建议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金融机构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战略;加强“一带一路”投资的气候风险分析,包括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将气候风险纳入机构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与投资决策流程,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气候风险较低的行业;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包括投资企业和项目的碳排放信息、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暴露等;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白雪报道 7月27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在京举行发布会,发布煤控研究项目的最新报告:《强化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投资中的气候风险管理》(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了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时可能面临的气候物理风险和气候转型风险,并分别对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提出了建议,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中国进出口银行客户服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崔艳梅、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殷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高级环境社会专家陈志伟等专家对报告进行了点评。
截至2021年1月,“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41个国家,占全球约六成的人口和四成的经济增量,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全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许多“一带一路”国家的生产方式仍较为粗放,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高。这些经济体若不尽快转型为低碳发展模式,就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增长源。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如果当地的企业对环境社会责任履行不足,将面临多方面的指责与批评,而在企业承受经济损失的同时,为这些企业和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将承担风险。
报告认为,各国投资者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投资活动时,除了传统的金融风险,还面临显著的气候变化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气候物理风险指干旱、洪涝、热浪、海平面上升等气候事件引发的风险。气候变化导致“一带一路”地区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上升,对金融机构在当地的办公设施及人员造成直接的损害。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分布发生改变,给能源、农林业及其上下游产业等重要产业造成不确定性,若企业没有预见到此类风险并采取措施,则在风险发生时可能遭受巨大损失,而这种损失还可能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投融资服务传导到金融系统。
气候转型风险是指社会各界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所带来的风险,包括公共政策、技术变化、投资者情绪和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气候转型因素会导致企业利润、偿债能力与估值的恶化,从而引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或投资损失。报告对“一带一路”投资的气候转型风险进行了初步量化分析,分析了在照常(BAU)、国家自主贡献(NDC)和全球2℃温升目标(2DS)三个情景下,“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结构、电力系统、碳价及其对相关投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转型风险可能导致高碳排放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全面恶化,企业估值和利润下降,部分案例企业的估值下跌超过70%。因此,持有这类资产的金融机构若不采取任何风险缓释措施,将面临较高的贷款违约和资产减值风险。
为进一步量化气候转型风险给银行类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损失,报告以巴基斯坦的电力行业为例,通过基于情景分析的压力测试量化了巴基斯坦煤电贷款面临的违约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煤电需求下降、碳价上升、新能源价格竞争和融资成本上升等冲击的情况下,在2020-2030年间,气候转型风险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典型煤电企业贷款的违约概率从2020年的1%上升至2030年的35%左右。
为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进行”一带一路”投资气候风险管理,报告对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提出了建议。针对金融机构所在国政府及监管部门,报告建议其要求金融机构与企业开展气候风险分析并进行相关信息披露;建设“一带一路”气候数据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开展“一带一路”国家的气候风险研究;增加主权担保机构对低碳投资的担保并减少对高碳投资的担保;建立“一带一路”绿色项目库;制定“一带一路”绿色资产与棕色资产分类标准;结合“一带一路”国家碳中和目标,推动金融机构加强气候风险管理。
报告还建议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金融机构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战略;加强“一带一路”投资的气候风险分析,包括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将气候风险纳入机构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与投资决策流程,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气候风险较低的行业;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包括投资企业和项目的碳排放信息、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暴露等;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引领示范作用。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课题组组长马骏博士表示,“一带一路”国家能否从传统高碳发展模式转型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是全球能否成功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一方面,“一带一路”国家需要大量绿色投资;另一方面,投资低碳化也是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金融机构防范因气候风险遭受重大财务损失的必然要求。本报告中基于压力测试的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项目的投资者必须对气候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保持高度警觉并尽快采取应对措施,提高绿色低碳投资比重,逐步退出煤电等高碳领域,推动“一带一路”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NRDC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林明彻表示,无论是出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还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国家都迫切需要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抵御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一带一路”的投资风险与机遇并存。金融机构加强对投资的气候风险管理,既可以避免潜在的巨额损失,也可以为“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