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丽水打造浙西南山区院前医疗急救圈

2021-07-07 15:31 中国发展网 沈贞海

摘要:据介绍,到2023年,建成与丽水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适合山区特点的市县乡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医疗急救人才队伍长足发展,社会公众急救技能广泛普及,全社会关心支持急救事业发展的氛围明显浓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陈晓华、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丽水市卫生健康委获悉,该市近期出台了《丽水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着力打造浙西南山区院前医疗急救模式升级版。

那么,院前医疗急救指的是什么呢?据介绍,院前医疗急救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民群众日常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等重要职责,事关民生福祉。

据介绍,到2023年,建成与丽水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适合山区特点的市县乡三级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医疗急救人才队伍长足发展,社会公众急救技能广泛普及,全社会关心支持急救事业发展的氛围明显浓厚。

具体目标如下:

市本级、8县(市)原则上设置独立建制的急救中心(站),具备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指导管理、督促考核等功能。市急救中心至少设置2个直属站点,县急救中心至少设置1个直属站点,直属站点和网络医院共同组成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市级建立2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

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3.5公里,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少于11分钟;乡村地区服务半径8-10公里或建制乡镇建 1 个急救点,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少于15 分钟。市本级建成5 个配备洗消区的急救站(点),县级至少建成1个配备洗消区的急救站(点)。

以设区市为单位,按照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县域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数,按照每3 万人口1辆的标准配备救护车。根据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救护车类型,其中至少40%为负压救护车。

全市统一使用“120”急救电话,“浙里办”院前医疗急救一键呼叫开通率达100%。3 分钟出车率达到98%以上,平均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以上。院前医疗急救电子病历书写率达到100%。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智能化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全覆盖。以市为单位建立院前医疗急救数智一体化信息系统。

独立设置的急救中心(站、点)院前医疗急救人员数量满足服务需求。执行院前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至少配置医师1名,驾驶员1名,急救辅助人员2名(护士或担架员)。

全市医疗急救能力显著提升。所有县(市、区)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100%覆盖并通过国家认证验收,县域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主要工作如下:

构建可及高效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重点建设9个独立建制的市、县(市)院前医疗急救中心,2个市级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和8个县级航空医疗救援基地,打造“15家医共体牵头医院+46个片区医疗中心+46个智慧流动医院+综合医疗急救体系”的丽水山区医疗急救服务模式。

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管理。建立统一独立建制、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人员配置、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考核的“五统一”院前急救一体化管理机制。

强化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执行院前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至少配置医师1名、驾驶员1名、急救辅助人员2名;建立符合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保障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培训、进修、工作条件。

提升院前医疗急救车辆配置水平。在现有急救车辆基础上,逐年增加急救车辆配置预算投入,到2023年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救护车总量达到98辆,每 3 万人口配置救护车1.2 辆。

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信息化建设。依托浙江政务云平台,建立统一“120”呼叫系统,实现网上“一键呼救”。

加强公民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大力普及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2021年将在公共场所、学校、景区、人流量较大区域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400台。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