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区:平台+市场化思维塑造产居融合新业态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崔焕鹏、记者殷晓旭报道 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围绕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平台+市场化思维塑造产城一体新业态,以产业链式提升拓展城乡融合发展新领域,加速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产业支撑不断强化,市场活力不断迸发,闯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为驱动、产居融合为导向,推动土地规模化、产业园区化、人口社区化”的城乡融合发展新道路。
坚持系统思维,赋能城乡融合新能量
高起点谋划园区整体布局。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复活当地中医药种植传统,依托花卉文化产业园和中药种植基地,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打造花乡药谷为主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医疗、养生、文化、旅游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被列入省级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高标准推进园区产业发展。主动融入青岛发展格局,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蓝色药库”等生物医药科研优势和辖区中药材种植优势,规划建设灵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形成以中药、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为主的产业集群,2020年升级为青岛市生物医药及现代中医药产业贸易集聚区。
高水平推进园区建设。聘请清华大学文产学院进行全域规划,整合区域内花药产业园、美丽乡村等资源,因地制宜实施“一核二廊三谷六园九区”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建设,形成花乡药谷大景区、专业园区小景区的布局。依托阿里云对全域旅游进行运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成功打出“花乡药谷、自在灵山”文化品牌。
坚持产业融合,实现农文旅业态融合发展
链式思维延伸撬动产业发展。花卉产业,以玫瑰小镇为载体,关联作物、项目和产业聚集,花卉产业已成为江北最大玫瑰苗木供应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引进蓝谷药业、瑞利生物等10家过亿元药企,进行中药提取精深加工,带动周边村庄中药材种植,打造中医药种植联合体。休闲旅游产业,进行全域资源整体开发,引进果香天下采摘园等农旅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镇。
市场思维做强产业发展生态。坚持服务平台化支持,围绕活跃市场主体,依靠工商资本和市场化手段,培育形成“基地+市场+服务”花卉产业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农作物种植+游客体验参与+品牌农产品销售”村庄休闲发展模式,打造完整产业生态链闭环,实现了市场化生产、销售、运作。
品牌打造提升区域影响力。深度挖掘本地农产品优势,培育打造“灵山韭菜”、“玫瑰小镇”等本地农产品品牌。邀请省文创设计行业协会,对当地“灵山老母”传说故事深度挖掘和创意融合。创建“田小磨”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农事体验项目,发展特色民宿,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以泉上、吴家岭两处红色教育基地为引领,集红色文化、科普研学、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
盘活资源要素,多方共创共享发展成果
加速土地流转和职业农民转型。灵山街道土地流转率达到80%,63%的土地流转给大型重要和花卉种植基地。土地流转盘活了全域总面积15%的沟塘边角地,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引入青岛农湾孵化器公司等平台,为传统农民提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通过持股分红、土地租赁、社区服务、企业务工等多种途径,推动其向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转变。2020年,灵山辖区42个村集体平均年收入15万元,人均增收3万余元。
创新思维突破药材种植。创建国家级农业孵化“双创”示范基地,为农业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支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中药材种植规模做大做强。创新实施财政支持保险保障型中药种植模式,保障中药种植收益,并申请了丹参即墨地理标志。采用财政资金为母本、招引张家港银行等社会资本赋能中药材种植,形成了资本为引导资源聚集、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强化新型宜居社区打造。适时启动美丽宜居新型社区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居住社区“两区共建”。完成孟沙河社区7个村庄回迁入驻,优化整合成立新型社区灵山新村。充分考虑、尊重村民意愿和生活方式,因地制宜做好电气等基础设施及乡村记忆馆、颐养中心等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同步实施数字乡村、垃圾分类等改革举措,规划打造“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产居融合”样板。
责任编辑:刘维